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国外教育 > 正文

“残忍”教育激发最大潜能

来源:网络 2007-11-30 17:40:35

说两句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
    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

    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挫折教育,从身边做起

    针对孩子的脆弱、吃不起苦、受不了挫折的情况,一些父母和教育机构纷纷利用“吃苦夏令营”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耐挫折”训练,而恰恰忽视了“近”在身边的锻炼机会。


     一个人,可以在假设的艰苦环境中进行耐饥耐寒的训练,但他知道这是“游戏”,人人都会“熬过去”的,因为这有“时间规则”作底线。 
 
     而在实际生活中,要培养一个人的耐挫力,则需要在平时面对随时出现的挫折,进行及时应对。

    邻居家孩子今年念高二,常听到他的母亲埋怨他“太懒”。前几天,这位邻居高兴地对我说,孩子所在的学校组织学农,是该让他去吃点苦,锻炼锻炼。可是,就在她口口声声表示赞同的同时,又专门上超市为孩子买了好多零食,一个背包都放不下,说是“不能亏待孩子”。还专门借给孩子一个手机,关照他要保持热线联系。孩子学农一周,她放心不下,每天晚上打电话询问,学农结束时,还亲自到学校帮孩子提行李。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熬过来了就好。”这位父母身上所存在的那种既想让孩子接受教育,又怕孩子受苦的“叶公好龙”心态,在不少家庭中较为普遍。

  比如,现在的一些孩子很脆弱,吃不起苦,受不了挫折,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感觉到了,担心他们将来适应不了社会,都想治一治。于是,一些父母利用暑假和寒假,宁愿花钱求“远”,将孩子送到家乡农村或自己插队过的地方,进行“封闭式”锻炼。一些教育机构也纷纷组织“吃苦夏令营”和“体验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把孩子拉到山区,进行“耐挫折”的训练。这本意不错。然而,这种锻炼的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和孩子向来优越的生活习惯而淡薄。“好了几天,就恢复原样了”,许多父母不免有这种感觉。

    这种恢复“老样”现象,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一番。事实上,我们现在往往注重人为创造一个“远”的锻炼场所(当然有时也需要),而恰恰忽视了“近”在身边的锻炼机会。说孩子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平时没有正视孩子面对的挫折,习以为常,“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话不绝于耳;“安排到位,周到服务”成了各家规范。孩子外出,父母当“保姆”、“保镖”的也不在少数。
 
        更感忧心的是,我们的一些教育观念发生了偏差,一味强调所谓掩饰性的正面教育,弄得父母对孩子说话轻不得重不得,即使孩子犯错,也要学会用思考了不能再思考的“分寸量词”去淡化,用婉转得不能再婉转的“轻声轻气”去迁就,有时候甚至到了“请求”孩子的地步,还美其名曰“保护自尊心”。而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评语,也身不由己用粉饰得不能再粉饰的“中性词”。明明是不足,只能写成“希望”,明明是缺点,却要包容成“今后努力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听不得一句不合心意的话,容不得一个小小的批评,更谈不上承受委曲了,久而久之怎么会有耐挫能力呢?

    事实上,让孩子到远处一次性锻炼的主意固然好,但更应关注的是近在眼前的日常客观存在的教育机会。其实,现在的孩子碰到的挫折不比过去少,尤其是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加快后,他们的心理挫折感更为剧烈。  
 
        一次测验成绩不理想产生失落感,班干部落选产生无望感,看到人家生活条件优越产生自卑感,乃至升学未果产生无助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内容和时机。只不过我们一些父母和老师求“远”舍“近”,片面抓“大”放“小”而错失了教育的良机。事实上,靠一次“远”距离的“拉练”,并不能一劳永逸;靠一种人为的“强”刺激,并不能一了百了。

    挫折,一旦被“炮制”出来,它只能是一种“游戏”,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实际锻炼。一个人,可以在假设的艰苦环境中,进行耐饥耐寒的训练,但他知道这是“游戏”,人人都会“熬过去”的,因为这有“时间规则”作底线。而在实际生活中,要培养一个人的耐挫力,则需要在平时面对随时出现的挫折,进行及时应对。只有在这种高频率的日常自我锤炼中,方能培养出英雄本色。上海市少工委曾组织过“吃苦夏令营”,因报名者众,结果从原来递交小论文改为现场测试进行录取,项目为削土豆和杀鱼,结果孩子都傻了眼,无从入手,因为在家里,父母从不让他们干这个活。显而易见,人为创造的即使是完美无缺的训练经典项目,也抵不上生活中的一次真实遭遇所带来的实际锻炼效果。教育离开受教育者的生存状态而假设,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假设的东西总有先天的缺憾,摆布的教育至多只能偶一为之。

    由此,我想到,“挫折教育”可求“远”,但更要求“近”。形式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套用一句老话,那就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