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2009-02-24 14:35:42
郑惠博士分析说,3岁之前分床睡眠,对孩子其实有不少好处——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已“长大了”,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做入睡前的准备,自己盖被子,早上自己起床等等。并且,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以后,孩子对其他的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这些对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而形成独立的人格很有帮助。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克服心理障碍: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去面对三岁左右常见的恐惧心理(如怕黑、怕怪物、不敢独睡等等),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等良好品质,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分床睡眠,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也更有保障。
专家建议:
摸准心理个性化引导
大多数跟大人睡惯了的孩子一开始分床睡眠都很不情愿,因此执行起来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郑惠博士认为,其实孩子不愿独睡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心理因素:
恐惧心理:这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内心体验,如害怕妖怪、噩梦和亲人死亡等;夜里大人不在身边时这种体验尤为强烈。
依恋心理:孩子从小在母亲怀里长大,况且一直与父母同床睡眠,在每天的肌肤接触、爱抚中,孩子容易产生依恋心理,自然不愿意分床睡眠。
孤独心理:孩子与父母同睡眠时,睡前可以说话、听故事,早上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父母的笑脸、倾听温柔的话、向父母撒娇,觉得很踏实、很开心。单独睡眠时自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孤单。
了解上述心理因素后,家长就可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如:对于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孩子,家长应允许他将恐惧流露出来,并给予开导,使他懂得:随着他的成长恐惧感是会消失的;对于有强烈依恋心理的孩子,家长可尽量让童床挨着父母的床,把童床靠近父母床一侧的栏杆放低,让孩子感到父母就在身边;对于容易产生孤独心理的孩子,入睡前可多加爱抚、多陪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让他愉快入梦,夜间常去照料,让宝宝不感到狐单。
特别注意
宝宝有反复父母要坚定
除了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外,郑惠博士提醒说,让孩子单独睡眠时,应注意床离地面不要太高,以确保孩子万一不慎掉到地上也没有危险。若担心孩子蹬被子,可给他挑选合适的睡衣,并随气温的变化选择不同厚度的被子。在分床的最初阶段,孩子如怕黑,可在床边安个夜灯,待他逐渐适应后再关上。
郑惠博士还特别强调说,刚与父母分床睡眠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反复现象。如:父母费了很多工夫才把孩子安顿好,可一转身孩子又跑到父母的床上来了,或者半夜醒来时偷偷溜到父母的大床上赖着不走。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千万不能心软,要不就会前功尽弃。明智的家长应耐心地把孩子劝回童床上,并多说些鼓励的话,实在不行时,可陪孩子重新入睡后再离开。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