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金婕 2009-03-23 11:12:22
又到一年招生季节,杭州各小学校长们为今年的招生烦恼。民办学校为超额的学生数发愁,而一些公办学校的老师们却在担心:我们的学生去哪儿了?3月17日下午5点不到,杭州文龙巷小学的沈蕾老师和戴敏老师带着厚厚一叠学校介绍材料和一张学区内适龄孩子的名单出发了。这样的“准新生”家访,到底能挽留多少本学区内的生源?两位老师心里没底:“不管怎样,先试试再说吧。”
家访时特意备了礼物
学生人数过多或过少都是学校校长们心烦的事,个中原因比较复杂,在不少人看来,学校教学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但文龙巷小学,一所口碑都还不错的学校,这两年也遭遇了本学区生源不足的尴尬。
“去年我们一共招了3个班,但只有1个班是本学区的孩子,剩下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学区调剂过来的孩子。”沈老师说,学校有老师把生源流失的原因归结为对应的初中不够好,但她觉得原因不仅仅如此,而这一点,在昨天的家访中也有所反映。
沈蕾和戴敏最先去的,是住在新华坊的小朋友王婉清扬的家,刚好小姑娘和外婆都在家。除了学校的介绍和幼小衔接材料,两位老师还给小姑娘准备了一份礼物。
“文龙巷的‘小班化’我们是很喜欢的,比起那些热门学校动不动四五十个学生一个班,像你们这样20多个人的小班,老师肯定更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小姑娘的外婆显然已经到周围的几所学校都摸过底了,她对“小班教育”的赞赏,让两位老师精神一振,但外婆随即又问了一句:“听说你们学校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比较多,环境会不会不太好啊?”
“学校确实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但这些孩子的素质都很不错,不像你们想象得那么调皮、那么不讲卫生。”面对老师的回答,外婆显得有些犹豫。
“有点玄。”走出王婉清扬的家,沈老师叹了一口气。
六户家庭只有一家明确表态
“晚上一共要去6户人家,希望接下来的都能顺利吧。”沈蕾和戴敏相互打气。
到了第二户人家,只有孩子的外公外婆在家,对于小外孙今后打算去哪所学校,两位老人说,这些都是女儿女婿在张罗,他们也说不上来。
“请问庄冉小朋友在家吗?”家访的第三户,庄冉在上兴趣班还没回来,爸爸妈妈都在家。对于让儿子上哪所学校,夫妻俩的选择是“就近入学”,“小学阶段主要还是培养起良好习惯,让他读文龙巷吧,这样可以让他自己上学、放学了。”
“在走访的6个家庭中,只有庄冉一家已经决定要把孩子送到我们文龙巷来,有两家正在为帮孩子择校想办法,还有3家没有明确表态。最终结果怎么样,现在还很难说。”沈老师说,这样的情况在她的预料之中。
“去年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跟一对家长谈得很愉快,一直在旁边听的小姑娘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你和爸爸不是已经说好让我上××小学(家附近的另一所学校)的吗’?当时,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说起去年的那次家访经历,沈老师至今唏嘘不已,“虽然那对家长一再表示,他们还没有作最终决定,是否到文龙巷读书,他们会再考虑考虑,但到了最终报名时,那个孩子还是没来。”
流失主因是人户不合一
“去年学区内70多名适龄孩子中,最终有31名留在本学区内上学,其他的都去了别的学校。虽然流失的生源中有部分是因为择校,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户不合一’。”文龙巷小学副校长赵秋红说,因为学校所在的十五家园是个老小区,存在房屋结构老化、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周围又是几个市场,所以不少年轻父母都带着孩子搬了出去,这里的房子或出租、或留给长辈居住,而这也是学区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
“今年招生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我校学区内共有60多名适龄儿童,但老师们走访后发现,只有27个孩子仍住在这里,其他的都已经搬走了。一般搬到哪里,家长们就会让孩子在那里就近入学。”
盲目择校不利孩子成长
不过,赵校长同时也表示,生源流失也是部分家长择校的结果:“家长们的择校心理当然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长的择校观可能有些盲目,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名校情结’,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
“抛开路上花费的时间、孩子的安全等问题不说,你是希望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能跟同学校、同小区的孩子一起玩耍,还是希望他闷在家里只能缠着家长做游戏?”赵校长认为,绕开学区为孩子择校,最大的问题是“同伴教育”的缺失,“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曾有择校的学生吵着要回本校,而原因,就是放学后没有陪他玩的小伙伴。”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