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09-04-16 11:29:09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这个人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
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是,无数次的碰壁后,梭子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那么,孩子是怎么变“笨”的呢?
首先,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孩子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笨。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们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其次,过早的知识传授。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最后,大量的负面暗示。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于是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李阿姨的女儿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还小呢。”……有时,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
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以保护主人的信念是对的,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如果你不想孩子变笨,怎么办?
首先,要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对小孩子来说,各种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 “为孩子找一棵矮点儿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其次,兴趣永远第一。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现在就上大学,原因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与作者有如下的问答:
“作为老师,你觉得‘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中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一次,这位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问“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的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可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可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到每日的日程上吧。
最后,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学习、活动总有胜败、输赢。怎么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的。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歧视孩子,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起来吧!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