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让孩子快乐并痛苦地成长

来源: 2009-04-23 13:43:37

说两句

  在0到6岁期间,所有儿童需要成长的环境,都蕴涵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物质环境,更准确一些地说就是孩子的家庭环境以及走出家庭的学校或幼儿园的环境和儿童常去的公共场所的环境;另一个环境就是和儿童有机会接触的人的状态,这就是家庭成员和幼儿园的老师。他们个人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而这个个人状态对0到6岁的孩子来讲,影响更大的实际是这些人的心理素质,而不是文化背景。

  我常常到有的孩子家,看到父母给孩子使用的杯子和碗是瓷的,有的摔的坑坑洼洼,漆也掉了,看上去已经不那么舒服了。我就问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使用这样的东西呢?”家长说:“这东西是很难买到的,给孩子用不容易被摔坏。”再仔细观察,你能够发现他们自己使用的碗、盘有的已经被微波炉烤得黑乎乎了,依然在用。在这些生活日常用品中,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建造了儿童本身。这其中包含了孩子常用的杯、碗、筷、勺,衣物、床单、被套、窗帘,家具的摆放、房间的色彩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能观察到一个个人的综合素质,常常透过一个人的衣着和脸上的神情就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孩子们常使用的任何一种东西都会内化到孩子的身体里和心理状态中。

  为什么不把草莓洗干净后乘放到一个精美的玻璃容器中,端到孩子的面前呢?为什么不把牛奶倒入到玻璃容器中,而要乘入碗里呢?为什么不让孩子睡在一套属于自己喜欢的色彩的被褥和枕头里呢?为什么不在早晨用一个漂亮的托盘将食物端到餐桌上呢?为什么不仔细考量窗帘和墙的色彩搭配呢?为什么不把床的方向放在面向窗的地方,让孩子清晨睁开眼睛的瞬间看到阳光和绿色的大自然,闻到清新的空气呢?为什么不在平淡的地方放上一件美妙的什物呢?这些每一天我们都会看到、都要用到的东西都是孩子生命的一不部分,也是家长生命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审美和心理。

  而另一些物质,儿童可以透过它来获得成长。有些妈妈常这样咨询我:“我的孩子太不听话了。你说怎么管教他?”我总会这样问:“你能告诉我,他哪些地方不听话吗?”她会说:“吃饭的时候把盘子中的东西抓来抓去,把食物但个玩具一样玩儿,撕书、把面条在指缝里捏挤。你说怎么办?”我知道,这样的妈妈几乎是毫无准备就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我就问他:“你在生孩子以前是否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孩子会把香蕉在手心捏碎,从指缝里再挤出来,然后再把粘乎乎的手抹在你的脸上和衣服上,最后还会用舌头去舔。这就是孩子啊,你不仅要同意他这样做,而且还要多给他几个香蕉。直到他捏得满足了,从0岁开始,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借助于这些东西发展智能的。所以,你要为他提供这样的东西,把他看成是孩子的玩具,直到孩子超越过去。有的妈妈认为孩子玩坏一样玩具不是浪费,但是孩子把纸巾抽出来……把纯净水按出来……把妈妈包饺子的面拿去玩耍了……这都叫浪费。所以,这些都是被禁止的。但是恰恰是这些才是孩子心智成长的关键的最早期的组成部分。

  儿童总是从最基本的生活开始认知起,逐渐才能超越这种状态,达到另一种发展。所以,物质的环境才是儿童智能的关键。

  由于儿童并不是环境的被动吸收者,儿童最早期对环境的探索充满了积极主动。这就给成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成人的帮助或者是阻止就形成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儿童形成了一个心理环境。这个心理环境则称为儿童未来心理发展的雏形。

  创造美与和谐的成长环境

  心理环境大部分是透过成人的行为、语言、情绪、表情来影响儿童的。我们常常发现一个母亲的焦虑的时候孩子会更焦虑,一个母亲试图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时,孩子往往成为了她自身心理状态的翻版。因为她所期望的,她常说出来的那些话并不是她本人的生活,是她大脑里设想的内容,儿童吸收的却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有一天,中午在幼儿园的时候一个3岁多的孩子在院子里骑一种塑料车,突然间大哭起来。我跑到跟前,问他为什么哭呢?孩子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我,说:“不知道。”我又说:“想起什么了吗?”孩子又哭了,边哭边说:“车的轮子会掉!”我忙低头检查,发现轮子是好的,我说:“轮子没有掉,非常完好。”孩子说:“那它掉了怎么办?”我说:“掉了就爸爸会给你修好的。”孩子说:“爸爸修不好怎么办?”我说:“找修汽车的师傅修。”孩子说:“也修不好怎么办?”我说:“实在修不好了就买一辆新的。”孩子说:“这个车是别人送的。买不到的。”我说:“有生产厂家怎么会买不到呢?”孩子说: “找不到厂家怎么办呢?”我开始绝望了起来,这种情绪提醒了我,我对他说:“你现在低头看,轮子好好的就在车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我伸手摸了摸轮子,然后给了他一个非常肯定的微笑,说:“多结实的轮子啊,多结实的车啊。”然后,他若有所思地坐在车上好一会儿。我问起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他常常为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痛苦。这样的状态就是心理环境导致的。

  因此,我们试着给心理环境一个规则,或者一个底线:一、请使用积极的、正面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例如:当孩子在马路上奔跑时,不说:“不要在马路上跑。”而是说:“请走在人行道上。”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就已经做到了60%到70%。假如,孩子真的有一些必须给予批评的地方,那也请在一分钟内把它处理掉,而不能陷入情绪中。如果家长能够自己先不陷入情绪,那已经是非常好的爸爸妈妈了。二、如果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时,请使用这样的面部表情:坚定但平和。三、每一个妈妈和爸爸都应该在行为上处于接纳孩子的状态,不要在语言上接纳,行为却是抛弃。如:如果你不同意孩子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蹲下来,将孩子的手握在你的手心中,对视着孩子的眼睛,对孩子说:“妈妈很爱你,但妈妈不同意你做这样的事情。”孩子就明白他是被接纳、被爱的,只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不被接纳的。儿童非常容易把他人的态度内化到自己的人格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上的三种做法大概能保证孩子的心理环境是处于积极而非消极的状态。

  借用这个模式,恰恰是儿童给予成人的成长的机会。我们几乎都是借这个机会持续地、快乐地并痛苦地成长着。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