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09-05-14 09:43:53
如果你的宝宝拿一面小镜子左晃右晃,对着阳光射过来的方向,饶有兴趣地观察阳光反射回去的样子;或者,看电视的时候突然向电视后面走去,想弄明白电视中的那些人是从哪儿来的……这表明,孩子已经开始思考、探索他看到的一切了。
培养幼儿会思考的能力和爱思考的习惯,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比背几首诗、认几个单词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要有用得多。父母应多用心思、借助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琐事以及一些游戏,帮宝宝把他们的大脑“转动”起来。
方案1:亲子阅读边看边想
“兔妈妈左顾右盼,想寻找点野果子给兔宝宝吃……”妈妈正给韵韵讲故事书,突然,韵韵打断妈妈,指着图上的小动物问:“这是兔妈妈、这是兔宝宝,可为什么兔妈妈比兔宝宝还小呀?”
孩子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书,好奇心又强,如果妈妈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启发孩子边听、边看、边想,孩子慢慢就会习惯“主动接受”——经过大脑的“加工”,丰富了故事的内涵,收获也远远超过听故事本身。因此,讲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可以这样做]
1.给宝宝提个问题
和宝宝一起看故事书时,把画面上的人和景物指给宝宝看,便于他认识;孩子再大一点,不妨把图中人物、动物、景物的高矮、大小与远近的关系讲给宝宝;看书时问问孩子:“这棵树和这间蘑菇房哪个高?为什么蘑菇房看起来比树还高呢?”“如果袋鼠从河边走过来,是变大还是变小?”妈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画面的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水平,设置一些问题,引领宝宝去想。当然,也可以引申开来:“汽车越来越远和越来越近,我们看起来会有什么不同?”这样,把书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拓展了孩子的思路。如果妈妈和宝宝互换角色,相信宝宝会更有兴趣。
2.说说你的发现
给孩子讲故事书或一起看动画片时,引导宝宝试图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比如:“小熊今天为什么戴上帽子和围巾了?”“地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树叶呀?”然后,耐心地等待宝宝反复观察画面,经过判断、推理,由表面化的现象,得出“秋天来了、树叶被风刮掉了,天气变凉了……”的结论。以这种方式,逐渐培养起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方案2:在“破坏”中研究
每个孩子仿佛都是破坏大王。但仔细分析,毁东西其实正是宝宝思维活跃的表现,在这种时刻,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宽容与指导,丝毫的批评和斥责,都会抑制孩子思考和探索的萌芽。
[可以这样做]
1.先自己试试看
童童盯着万花筒看了好一阵,随后摆弄来摆弄去,终于,把它的外壳拆下来了,发现里面有三片镜子,有小花片,还有塑料盒。噢,原来如此!看明白了,童童试图把万花筒复原,却屡试屡败。他跑到妈妈跟前,指着一堆“零件”说:“坏了!”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如何应对?比较好的方法是,平静地对孩子说:“宝宝先回忆一下刚才是怎么一点点拆下来的,再自己想想办法,说不定你能装好呢!”然后,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自己解决难题。如果过一段时间孩子还弄不好,妈妈再来和他共同解决难题。如此,孩子就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从中受益。
2.总有新的玩法
“妈妈,吃糖葫芦。”朵朵举着一根筷子,上面穿着几个串珠,这些玩具串珠本来是用来穿项链的。今天,朵朵又用它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玩法。
“举一反三”地玩同一种玩具,对锻炼宝宝的思考能力大有好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最喜欢的,是那些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的玩意儿,比如积木、橡皮泥、拼插玩具、折纸,甚至是那些日常用品。因此,父母尽量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品中,启发孩子去发现它们与众不同的玩法和用途,比如一个纸盒子,既可以装东西,又可以当帽子。
方案3:在游戏中“动脑”
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而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难题”,这时,守在一旁的父母最好不急于给出答案,要给孩子时间,鼓励他们“启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
[可以这样做]
1.耐心等待
把剪掉底部的细口瓶倒过来,它就成了一个漏斗。昭昭往“漏斗”里装沙子,结果是上面装、下面漏。于是他用手指头堵住漏斗口,等装满沙子再松开手、把漏斗挪到另一个瓶口内,让沙子流进去。然而,沙子下漏的速度很快,从他拿开手指到将漏斗对准瓶口的瞬间,沙子几乎都漏光了。昭昭回过头来求援似地望着妈妈,但一直盯着他的妈妈却把头转向一边、一声不吭。昭昭无奈地一次次地重复着……终于,他恍然大悟:先将漏斗口伸进瓶口,再开始灌沙子,很快瓶子就被装满了。他得意地回头看妈妈,而此时,妈妈已经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游戏的时候,宝宝经常会因“走投无路”而发出“求救”信号。这时,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气,让他有时间自己琢磨琢磨: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果不行,妈妈可给一点提示,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比如启发昭昭:“想想看,在漏斗放进瓶子之前,怎样才能让它不漏呢?”然后鼓励宝宝自己去尝试。这有助于孩子从小学会从多种角度来思考一个问题,使之终身受益。
2.探究水的秘密
瑶瑶把一小瓶水倒入另一个大一点的瓶子中,左看右看之后,又倒回原来的瓶子。就这样反反复复,不解地问妈妈:“在这个瓶子(大一点的瓶子)里,水怎么变少了?”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递给了她一个更小的瓶子:“把水放这里,试试看。”结果,瓶子装满了,水还剩了一半。瑶瑶又试了几个来回,突然开窍了:“这些水放在大瓶子里就觉得少、放在小瓶子里就觉得多……”
水是一种富于变化的“玩具”,宝宝百玩不厌。妈妈不妨顺应宝宝的兴趣,让想一想:水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用处?水是怎么给花“解渴”的?启发宝宝尽量说出多种答案。当然,妈妈也可以和宝宝做个小试验:把水调出各种颜色,再将一支支白色的花插入不同颜色的水中,观察花的变化。亲自实践之后,宝宝知道了花是怎么吸水的,同时也能发现“思考”的奥妙,享受思考的乐趣。
3.走出家门
乐乐捡来树叶拿给妈妈看,妈妈做出惊讶的表情:“呦,真多呀!瞧,有银杏树叶、杨树叶、梧桐树叶、柿子树叶……乐乐能告诉妈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在户外玩,是引发宝宝思考活动的大好时机,比如给宝宝提个醒儿:我们来看看蜗牛爬树、蜘蛛织网和蚂蚁搬家,好吗?然后,做出向孩子求教的姿态:“妈妈不明白,蜗牛怎么总把身体缩在壳里呢?蚂蚁为什么不自己把面包搬回洞里呀?你要是知道,告诉妈妈,可以吗?”在这种氛围中,孩子非常喜欢开动脑筋。如果宝宝说不到位,妈妈再讲给孩子听,或者一起到书中找答案。
博物馆、科技馆也是孩子的好去处,不过,这需要妈妈和宝宝一边看一边聊:“如果恐龙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假如没有竹子,还会有大熊猫吗?”便于孩子根据眼前的事物,联想到更多的内容,养成遇事思考的习惯。
专家建议
孩子兴致勃勃地探索、游戏状态也很有价值,这不仅是孩子思维的锻炼,也能优化孩子的性格。
深谙人脑“用进废退”的原理,孩子思考越多、越独立,智力发展就越快,不要多余的帮助,更不要代劳,给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着急的独立空间,只有在远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事情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