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09-05-18 15:10:38
我曾经认识一位相当值得信任、很诚恳的人,她开了一门儿童行为的课程。有一次在某个场合,她告诉我,她学得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不是孩子顽皮,孩子是好孩子,他不过做了一件顽皮的事。”
父母一旦告诉孩子,他们顽皮、自私、懒惰、肥胖、愚蠢、粗鲁、好管闲事、粗心大意等等,你就是给孩子贴标签。如果他们认同这种标签(他们为什么不信呢——我们训练孩子要相信父母的话),他们的行为也会如此反应。他们会认为,“我根本不需要努力,我知道我很懒惰。”或者,“我有什么好在乎的,反正他们认定我顽皮捣蛋。”当然这不是一种有意识的思考过程,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还不会,但是如果父母替儿女贴标签,他们会照这样去做。
父母应该做的是,谴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你可以告诉孩子:“那样做是自私的行为。”或者,“强行进入别人房间的行为很粗鲁。”这样的做法不是针对个人,而只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示意见。如果你现在觉得很想大喊:“可是他真的很懒惰!”我不会说你错了。我只是要告诉你,父母绝对、绝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这种话,也不要在别人面前这样说,以免万一话又传回儿女耳中。
不过正面的标签就截然不同了。只要这些标签是正面的(不要给孩子压力去做他办不到的事),他们能够鼓励孩子,表现出与此名副其实的行为——思虑周密、事事谨慎、勇敢等等。
甚且,其实父母有时候可以利用这些正面的标签,在孩子行为即将脱轨时,强化孩子的好行为:“看见你行为这么粗鲁,还真是让我吓一跳,因为我一直都认定你是个特别有礼貌的人。”这让孩子觉得安心,父母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正面看法,所以要做个“有礼貌”的人,孩子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