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17 10:52:09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与他人发生借贷关系。有时候,是我们借别人的钱,有时是别人借我们的钱。这种关系同样存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想买一样东西,但零花钱不够,他往往会开口向你借钱;你想买一件小东西,碰巧身上没有零钱,你也会向孩子“伸手”。
这样的行为实质上就是借贷行为——孩子向你借钱,你向孩子借钱。
遇见这样的情况,父母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据调查了解,绝大部分父母采取的方法都是“不了了之”。孩子向你借钱的时候,你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支助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提起要孩子还钱这码事;你向孩子伸手借钱的时候,会存在这样的心理——“孩子的钱还不是我给的”,于是,就心安理得地不还了。其实,这些都不是处理与孩子借贷关系的正确方法。如果你不要孩子还钱,就不利于孩子理财观念的培养,他会存在“没有钱可以向爸爸妈妈要”的依赖思想,就无法有计划、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如果你借了孩子的钱不还,就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愿意再把钱借给你。
其实,很多父母在与孩子发生借贷关系时,都在力图回避这个问题。他们害怕和孩子算得太清,害怕金钱淡漠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这种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但只要掌握好尺度,就大可不必担心。父母在和孩子进行金钱来往时,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金钱和感情不能混为一谈。很多感情是金钱所不能取代的,比如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爱、同情心等。只要端正了孩子的思想,就可以大胆地面对与孩子的借贷关系。
在和孩子发生借贷关系时,要为他树立正确的借贷思想,那就是有借有还。不管是孩子借了你的钱,还是你借了孩子的钱,只要是借的就一定要还。如果孩子没有还钱的意识,你要让他明白,如果失去诚信,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比如,孩子在你三番五次地提醒下仍不还钱,下次当他向你借钱时,你就可果断地对他说“不”,并告诉他,他已经失去了诚信,同时也失去了借钱的资格。与此同时,你还要多给孩子讲讲生活中有借有还的重要性。比如告诉他,如果向银行借钱,没有按时归还,银行可能会拍卖抵押物,或者降低你的信用度,当你再次借钱的时候就不可能成功。让孩子明白因借钱不还而失去的东西,绝对比金钱本身重要。
除了要培养孩子有借有还的观念外,还要让孩子明白借债的利弊。现在社会上的“负产”阶层已经成为主流人群,他们大多喜爱提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买今天的享受。好处不是没有,坏处也显而易见——被巨大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通过借贷关系你还可让孩子明白,还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比如,刚刚让孩子领了零花钱,你就立即向他讨要欠下的债务,让他切身体会昨天享受了,但今天就必须为昨天的享受付出代价。与此同时,除非必要,不要鼓励孩子提前消费,要教会他在自己现有的资金范围内合理消费。
当然,孩子确实有借贷的需要,父母也不必回避,大方地把钱借给孩子,前提是有借必须有还。不过说到还钱,父母又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孩子借的钱过多,即使把下个月、下下个月的零花钱全还上也不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有不少父母会将孩子每个月的零花钱全部扣发,直到还清为止,这种做法并不可取。首先,孩子还钱,最好不要由父母直接扣发,而是父母把零花钱发给孩子,同时要求他利用零花钱来还债。只有钱在孩子那里过了手,亲身体验了,他才能明白还钱的滋味;其次,扣发孩子全部零花钱也不好。孩子每个月都有自己的财务安排,扣发孩子全部的零花钱会停止他所有的安排,引起他不满。更好的做法是,将零花钱照常发给孩子,然后让他从中拿出10%或20%,以此“分期”扣除他的借款。这样既能让孩子坦然面对债务,又能顺应社会的需要,让孩子体验不同的还款方式。
这样当孩子长大后,他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借贷关系。可以说,从小树立孩子“有借有还”的思想,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