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17 12:37:20
妈妈给宝宝讲小猪和小狗交朋友的故事,讲完之后想培养和锻炼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于是要求宝宝把故事再讲一遍给妈妈听。
现在有4个反应各不相同的宝宝--
甲是个乖宝宝,讲着讲着不会了,妈妈就补充,最后终于把故事讲了一遍,妈妈高兴地夸宝宝真乖!
乙宝宝好像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样,开始玩别的游戏了,妈妈再次劝他讲故事,他还是无言的抗拒,只顾玩自己的,妈妈无奈地走了。
丙宝宝说“太难了,我不会。”妈妈鼓励他“不难”,他又说“我累了。”妈妈没办法了,觉得这孩子比较倔,很会为自己找不做事情的理由。
丁宝宝说“不想讲。”在妈妈的多次鼓励下,他勉强讲了,但是他只讲小猪,让妈妈讲小狗,妈妈只得配合,妈妈认为这孩子平时就是这样,比较会偷懒。
从完成讲故事这个任务的角度来说,只有甲宝宝完成了,并从中得到一次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妈妈一般都希望宝宝这样配合自己的教育,对其他3个宝宝则有不同程度的无奈,因为宝宝没有完全配合自己的教育,进而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
实际上,后3个宝宝正在发展一种影响孩子聪明程度的重要能力--元学习能力。
敏捷的电脑不敌具有判断、质疑和选择能力的人脑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聪明理解为孩子比较顺利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的聪明也就从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着手,这种看法和做法也是正确的,但同时我们不要把孩子看成是敏捷的电脑,熟练完成任务的程度越高就越聪明。孩子更应该是对任务本身具有判断、质疑和选择的人脑,就像丙宝宝,面临一个任务,他首先判断自己有没有困难,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任务本身与自己水平有某种关系。丁宝宝就更聪明了,他不但认识到这种关系,还自发地想出一个策略来协调这种关系,即让妈妈与自己分角色共同完成任务。这些现象都说明孩子需要发展一种新能力--元学习能力,因此,妈妈不要简单把这些现象归结为孩子倔啊、懒啊等问题。
学习能力是孩子认识和掌握新事物的能力,一般表现为孩子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就学得多、学得快,结果令人满意。元学习能力则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判断和调节的能力,一般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计划、是否意识到有困难、是否主动想办法解决困难等方面,元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未必学得多、学得快,学习成果也不明显,尤其是对于刚刚发展元学习能力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以“磨刀不误砍柴工”打个比方:给孩子一把刀,第一个孩子很乐观、很勇敢地拿起刀就干活,最后确实砍了一些柴火,而第二个孩子干活之前发现这把刀不行,得先磨磨,磨了半天刀却没砍到柴火。如果从急功近利(衡量学习结果多少)的角度来说,第一个孩子目前的收获更多、更明显,如果从长远发展(衡量学习过程质量)的角度来说,第二个孩子的思维水平更高,将来的收获会更多、更明显,因此,培养孩子的元学习能力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5岁是孩子发展元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研究证明,5岁是孩子发展元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如果成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的这种能力就在自发的状态中时隐时现,一些不适宜的教育方式还会压抑孩子发展元学习能力;如果成人意识到5岁是个关键期,并采取适宜的方式促进孩子,他就站在比其他孩子更高的思维发展起点了,而且这个新起点的优势性越往后表现得越明显,所以培养孩子的元学习能力可以从5岁抓起,太早了孩子还没有成熟到这一步,犹如“对牛弹琴”;太晚了则坐失孩子的发展良机。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