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09-06-17 20:39:34
主持人: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以接收大量的信息,不管是从感官还是说还是自己的发育来说会有很大的收获,家长该怎么通过玩游戏来促进孩子的发育呢?
夏弘禹:我们提倡不要只关注游戏本身,而是多想想这个游戏到底在帮孩子做什么。
很多家长在家里都会跟孩子做游戏,比如我们在阅读,我们在看图片书,家长指着一朵花,比如告诉他这是花,或者用英文讲。孩子也可能会用手指头去模仿慢慢的动作去做这个,当他做这个的时候,其中一个目的是什么?我们在帮助孩子的眼睛跟手的协调,看到让手指着他眼角视觉看到的,眼手协调力。另外一个活动,我们在教室里面会吹泡泡,小孩子看到泡泡手去触摸这个泡泡,那也是眼手的协调力。比如说同一个目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活动去刺激孩子发育,这个好处在哪里呢?不会让孩子觉得很枯燥,所以这段时间帮助孩子的协调力的时候,可以用这些活动帮助他,对孩子角度他是在玩,吹泡泡的时候他跳来跳去在触摸,再配合音乐。所以过程中,他不知道我们在培训他的眼手的协调力,他在玩,玩的结果却是应用这些潜能,这就是课程设计。同样,因为课程设计的活动非常多,所以孩子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玩,但这堂课我们所做的可能只有一个目的,帮助孩子的协调力。
主持人:等于寓教于乐了。
夏弘禹:像这样的课程是比较专业一点的,同样家长在家里面的时候,也可以想想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一般看潜能,家长可以把它分成7个部分,所以不管做什么不会脱离这7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感官,眼耳鼻舌身,平衡力、协调力,第二个部分是体能,第三个部分是智能,第四个部分是社交,第五个部分语言,第六个部分音乐,第七个部分性格跟情感。所以只要你在这七个部分里面,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家长用创意,重点只要是好的,只要是充满欢乐的,有孩子的参与度,他们在过程中能得到的乐趣,在乐趣中寓教于乐,他也在吸收、也在学习,这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课程。
主持人:我理解您的意思就是说,家长在跟孩子一块玩游戏之前,一定要想好了我做这个游戏是要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发展,就是有目的性的,是这样吗?
夏弘禹:理论上是对,但是生活里面也不要把做所有的事情都有目的,有时候拥抱孩子,那是一个真情的流露。比如说政府在倡导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也应该从和谐家庭开始。我们中国人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觉得跟孩子在一起大可不必,应尽量对孩子表达家长对他的爱、对他的情感,对孩子的发育非常重要,被爱的孩子才会懂得去爱别人。孩子习惯拥抱别人或者被人家拥抱,他觉得拥抱是一个正常的社交仪式,像外国人见面的时候都是拥抱,所以当外国人跟我们中国人在一起他拥抱我们的时候,我们觉得很拘谨、很尴尬,因为这是你不习惯,或者小孩子小时候没有这种体验就没有这种生活。所以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量在互动过程中多帮助孩子,重点是如何去丰富他的生活、丰富他的体验。跟孩子互动中尽量少用“不”这个字,我们中国人说太多“不要碰这个、不要做这个、不要摸那个”,小孩子打翻水是正常的,我昨天还打翻水,大人都还打翻水,更何况小孩子。同样小孩子犯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成长的一部分,只要身体不受到伤害就好了。水打翻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善后,不要什么都帮孩子解决,尤其是2岁半、3岁的孩子,跟他一起做,告诉他打翻了之后把它擦干净就好了,不要发脾气。
总之,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多让他自己动手,不要帮他做太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