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18 19:02:00
随着心理科学的普及,儿童多动症这一概念几乎成了熟语,为大家所用。这是—件好事。但是,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画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给人为地弄宽了。虽然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在总人口中多动症的比例很小。尽管有些孩子的确很好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是并非都是多动症。
为什么这样说?多动症之外造成孩子好动的情况有哪些呢?
“多动症”面面观
一是年龄特征。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区别。反之,小小孩童像个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是个令人担忧的事了。
二是气质特征。人的气质有不同的类型,有一种类型叫做多血质。多血质的孩子明显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心。年龄越小,气质类型的特征就越明显。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三是智力特征。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智力确实比一般孩子明显高出一截。这样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他们就明显有余力。活泼好动,时间一长形成习惯,结果,让人没看出他们有多少聪明,却看到了他们的多动。
四是教养习惯。有些孩子还会因为从小教养失当,养成了不能安静的习惯。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也常常表现为多动。
五是标签效应。人的心理行为的发展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说得通俗些就是,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就常常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只是孩子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就是说,大人认为孩子是个怎样的人,孩子常常就成为怎样一个人。就是这样,孩子常常会来“证实”大人的评价。因为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大人的评价常常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于是就朝着大人评价的方向发展了。这里,大人的评价如同一个标签,所以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就是说,有些孩子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是大人不经意间经常的评价“培养”出来的。
别让孩子蒙冤
上述这些儿童的“多动”和儿童多动症似乎一样,其实是不难区别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有无选择性。上述的所谓“多动”,常常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的时候表现为“多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就没有这种表现。多动症儿童则没有这种选择性,不论在什么活动中,都会表现出多动症状。
按说,这些都是不难发现和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有些家长却没有发现和理解,而是把儿童一般的好动简单地和多动症画了等号?关键就是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高期望心理。于是,让一些孩子蒙冤“多动症”。
用心解决问题
——教子来点平常心。有了一颗平常心,对孩子就会多一些理解,在教育上就会少一些盲目。
——别轻率地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我发现太多这样的现象: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轻率地贴上标签给贴出来的,是标签效应的结果。例如,您千万不要经常指责孩子“不专心”,否则你的孩子没准真的对什么事都不专心了。您可要当心呦!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果孩子好动是年龄特征或是气质特征的表现,您可以忽略不计,适当引导就行了;比如孩子好动是智力超常,您可以和老师或有关方面联系,对孩子采取特别的教育措施;但是,如果孩子难于安静是由于习惯,那么您就应该着意从培养习惯入手了。
孩子的问题常常不是一个早晨形成的,也不能指望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但是,只要您心思花到了,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