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21 20:15:17
我们知道出生体重小于2.5kg的婴儿称为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亦称未成熟儿。这种早产儿往往除体重不足之外还具有不成熟的表现,比如:皮肤鲜红且薄嫩;体温不易保持恒定,受环境影响较大;肺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较快;心率快;皮下脂肪少;吃奶少,吸吮力差;哭声微弱等等。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婴儿就越不成熟,越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因此,早产儿一出生往往被放入新生儿暖箱,让他在温湿度恒定,氧气充分的环境下继续成长。
等到孩子体重增加且不成熟症状消失后,医生会允许家长接孩子回家。尽管如此,这样的孩子仍不同于正常婴儿,要格外注意他的喂养、保温、防感染等方面的保健和护理。
未成熟儿最好选用母乳喂养,实在没有母乳者应选用早产儿专用奶粉,这样的奶粉是特制的,更适合这类婴儿的需求。至于奶量,如果出院时体重已达2?郾5kg,每日总量350~450ml即可,可分8~9次喂入,每次喂40ml左右,以免一次喂乳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等到婴儿体重达3kg,每次能吃100ml奶时,就可以和正常新生儿一样喂养了。
有关保温,首先要强调室温应保持在20~25℃,被窝内温度应保持在31℃左右,室内湿度为50~55%。要定时给婴儿测量体温,低于36℃,高于38℃要及时寻找原因。物理因素导致的体温高或低较为多见,这是护理不当造成的。
防感染的措施主要是减少未成熟儿与抚养人之外的人的接触。最好除抚养人外不接触任何人,哪怕是父亲、哥哥、姐姐,更别说亲戚朋友了。抚养人在接触孩子前要更衣、洗手,以免把病菌带给孩子。总之,注意消毒、隔离、通风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未成熟儿还要精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出现呼吸急促、不肯吃奶、腹胀、哭声微弱、抽风等情况,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条件允许时也可在保暖情况下及时去医院。
护理早产宝宝的注意事项:
★体温调节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皮下脂肪少,极易散热;而且基础代谢也很低、肌肉运动较少,不能有效地产生热量,早产儿的体温常处于低温状态,容易引起硬肿症。早产儿的汗腺发育不良,当外界温度过高,包裹过多,容易导致散热困难,常会引起发热。
早产儿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可以因外界温度升高而升高,随着外界温度降低而降低,只有给予早产儿一个适当、恒定的外界温度,才能使早产儿有一个正常的体温。
★呼吸系统
早产儿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呼吸不规则,往往浅而快,常有间歇或呼吸暂停。早产儿的哭声较为低弱,肺的扩张受限制,常易出现青紫,尤其是在喂奶后更为明显。早产儿的咳嗽反射也较弱,在气管内的黏液不容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少,易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妊娠小于35周的更容易发生。
★消化系统
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不健全,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胃容量也较小,胃排空时间长,故容易呛咳和吐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早产儿的胃肠分泌、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导致喂养不耐受、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
★肝脏功能
早产儿的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合成有助于代谢的酶类及蛋白质较低,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导致水肿;胆红素结合、排泄能力差,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黄疸较重、持续时间亦较长、消退较慢,易引起严重黄疸或核黄疸;肝脏贮存维生素K较少,产生凝血因子少,所以早产儿常容易出血。维生素D代谢差,易出现低血钙;肝糖原储存少,易出现低血糖。
★免疫系统
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低下,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全身感染(败血症)。同时也由于皮肤薄,有脐带伤口存在,易患皮肤感染、脐炎;如伴有羊水早破,生产时有急救或使用了气管插管也容易发生感染。
★肾脏功能
早产儿的肾发育不成熟,肾功能低下,滤过率低,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著,加上腹泻、液体补充不足,容易出现脱水,而一旦补液过多,又容易出现水肿;同时早产儿的肾小管功能差,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肾功能不成熟,也会使早产儿的药物代谢排除减低,容易导致药物潴留和中毒。
★血液系统
早产儿血液成分与正常新生儿也有不同,如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红细胞少,出生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越低,所以早产儿容易出现贫血;早产儿的毛细血管脆弱,容易发生出血。
★神经系统
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常伴有脑发育不全,可因为缺氧、出血、感染、惊厥等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害,引起脑发育障碍,导致智力低下;早产儿的低血糖、呼吸暂停、低血钙容易引起惊厥;早产儿血脑屏障不健全,容易出现胆红素脑病、中枢系统感染。
★生长发育
早产儿为了赶上足月新生儿,往往身体生长较快,如果没有正确的喂养、合理的营养,极容易发生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等营养性疾病,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总之了解早产儿的发育特点,有效地防止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