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21 23:09:39
要关注母婴接触的关键期
和一位初为人母的朋友聊天时,她感叹到:“你的宝宝可真幸福,因为你是心理学博士,可以直接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宝宝身上,我看你们宝宝就特别健康、聪明,我一定要多向你讨教。”女儿确实健康、活泼、可爱,只是我很难断定其中到底多少是因为我这个“博士妈”的功劳。但朋友的话启发了我:把我做母亲经历中与心理学有关的一些体验写出来,包括其中的成功与失败,与年轻的母亲一起交流,是不是一种有意义的分享?
宝宝是在预产期那天准时“报到”的,“是妹妹呀!”护士告诉我。在听到她的哭声几分钟后,护士就把小宝宝抱到我身边,让她吸吮乳头。呀!真是个小丑丑(这是我给宝宝准备的小名),一睁眼,额头上全是皱纹。看着她就是一剂最好的镇痛药,产后的缝针之痛都不算什么了。在2小时的观察期间,宝宝都安安静静地趴在我胸前吃奶,偶尔“呀--”地招呼一声,真让我欣慰不已。我知道,她也许正在经历出生后的第一个着急期哩!
关键期理论是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茨提出来的。有一阵,劳伦茨身后老是寸步不离地跟着一队摇摇摆摆的小鸭子,因为这群小鸭子在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就是劳伦茨。别小看这群鸭子,它们使劳伦茨获得了诺贝尔奖--分据此提出了关键期理论,即小鸭子的这种先天学习(他称之为“印刻”现象)只在其出生后一个短暂的关键期内发生,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并形成永久性依恋。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就不再出现这么好的学习时机。
婴儿是不是也存在关键期?回答是肯定的。有心理学家提出:新生儿出生后几个小时是与母亲接触的关键期。他们进行了试验:两组刚出生的新生儿,一组与母亲接触时间短,一组与母亲接触时间长。结果,在关键期内长时间接触新生儿的母亲对孩子关心较多,抱孩子的时间和次数更多,她们时常抚摸孩子,并与之交流目光,较少把孩子留给他人照料。在关键期内与母亲接触较多的孩子,在5岁时表现的智商也较接触少的孩子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