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并不是坏事情,对孩子的爱应该越多越好,实在没有必要收起一半。现在令人害怕,害了孩子的溺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那种不顾后果,缺乏理性,只懂得物质上满足孩子的所谓爱,连母鸡都会,严格说已经够不上人类爱的现代水准。人类理智的爱应该是意味着关心、理解、责任和尊重四个方面。
◆关心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溺爱所关照的并不是孩子的心,而是孩子表面的需要。孩子喜欢吃,他就满足孩子的吃,而孩子发育其他方面的需要,例如锻炼身体,相当多的家长反而忽视。很短的路程,本来应该是锻炼走路的好机会,可是一律要“打的”;孩子想干家务劳动,家长不同意,由于长期不干事情,造成动作不协调,然后又不得不花掉大量的钱去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关心不仅要关照孩子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应该关照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那才叫关心到点子上了。溺爱者看不到后者,只会从表面看到孩子爱吃冰激凌,爱去“麦当劳”、“肯德鸡”,结果不仅是偏食的饮食习惯促成了一批“豆芽菜”,“小胖墩”,而且娇惯促成了自私、懒惰的坏毛病。
所以说智爱和溺爱的区别主要是:智爱是全面的关心,尤其关照孩子的心灵,而溺爱是片面的关心,只关照孩子的表面需要。
◆理解
既然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心灵的发展,这就更需要理解。因为孩子心灵的发展,有孩子自己的规律,不是家长一方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家长应该设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替他们想。比如,有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精心饲养的一只小鱼死了,她非常悲伤,非要把鱼埋葬,并进行哀悼。家长就应该理解为这是孩子一种善良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给予一定的支持,千万不能粗暴地加以斥责。所以溺爱只是对孩子的一般了解,而智爱则还应该表现为对孩子的主动理解、深刻理解。
◆责任
我们不应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物,要看到他是人民的希望,我们有责任把他培养成能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培养的标准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应极力避免用我们自己狭隘的爱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更不应该用孩子的成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一位老奶奶经常把孙子接来当作“宠物”玩耍,溺爱得不象样子,孩子的父母就表示不愿意再让他去接受溺爱,老奶奶竟然说:“我岁数大了,你们就让我再溺爱孙子一礼拜吧!”。
应该说这种只顾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忘掉自己的责任,并不是真正的爱,而富有责任感的智爱才是真正的爱。
◆尊重
尊重是最深刻的爱,因为尊重才能使孩子产生自尊,而自尊才能使孩子产生内部动力,得到主动的发展。现在有些家庭,一方面是对孩子的溺爱,只要考个好分数,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把孩子捧为小皇帝;而另一方面又丝毫不尊重孩子的合理需求,不给玩的时间,不给独立活动、思考的空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学习成绩不好,可以任意侮辱,拳脚相加,又成为了可怜的小奴隶。
由此可见,溺爱实际上不尊重孩子,是肤浅的爱,自私的爱,而智爱把尊重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是一种应该提倡的深刻的爱。
最近家庭教育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误区——关注过度,把溺爱变成了“溺教”。
关注过度和溺爱不同,溺爱是只讲感情不讲教育;关注过度则是不但有强烈的教育意图,而且有具体的教育措施,不过是过了度,成为“溺教”。而这两种做法同样是违反教育规律,同样是费力不讨好,是从不同方向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注过度有四种表现,并从四个方面造成了家长意想不到的恶果:
◆过多
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干预过多,明明是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不放心,一定要亲自上阵,把“质量”搞上去。孩子作业中的错误,家长替孩子检查;孩子闯了祸,家长去替他做善后处理;孩子上课没听懂的问题,家长去问老师;孩子不吃饭,家长追着喂,孩子做值日,家长去扫地,孩子不起床,家长一次次催……干预过多会出现这样的让人哭笑不得的严重后果,是家长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当然,家长帮孩子的忙,替孩子去做,所做的事情肯定会质量高、速度快。一时也会有表面的效果。但是,干预过多的结果,实质上是剥夺了孩子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权利,影响了他得到亲身的体验。天长日久,结果是“锻炼”了家长,却耽误了孩子。孩子没有亲自实践,得不到真知;
由于孩子没有机会磨练,结果是坚强的性格,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可能形成,严重的还会养成懒惰成性的坏毛病。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