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23 06:40:20
(一)加强孕期营养
孕期营养素的摄入非常重要,它不仅要维持孕妇自身的营养需要,而且要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乳房、子宫和胎盘等发育的需要,还要为分娩和产后哺乳作好营养贮备。营养缺乏则会有碍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以至于引起不同程度的畸形或缺陷。
据研究发现,孕期应提供合适的平衡膳食,既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又要使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恰当,同时还应供给富含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品。
1.热量就目前我国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人们所需的热量来源主要为糖类,如米、面等主食。由于热量是胎儿生长发育的能源,因而孕妇每天的主要热能物质摄入量应有所增加。除正常的一日三餐外,适当的间餐也是必要的。
2.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胎儿、胎盘、母血、子宫等组织内主要含蛋白质。足月妊娠时,胎儿、胎盘及羊水约含蛋白质500g,母血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子宫及乳房所增加的蛋白质约500克。这些增加的蛋白质均需怀孕期间不断的由食物中获得。否则,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影响胎儿体格发育,并可能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因此,孕期注意蛋白质食品的补充,是十分重要的。常食用的蛋白质食品有肉、蛋、鱼、豆类等。豆类是素食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品,但其营养价值不如动物性蛋白质高,可将两者搭配食用。
3.脂肪脂肪是体内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主要物质。妊娠期间母体血脂生理适应性升高,并有脂肪蓄积,为妊娠晚期、分娩及产褥期供应必要的能量作贮备。同时脂肪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孕妇应适当保证脂肪的供给。
4.维生素维生素是胎儿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体内许多正常代谢过程都有赖于一定量的维生素。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对粘膜的正常结构、上皮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维生素B复合物在体内通过构成辅酶参与新陈代谢而发挥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主要有维生素B1、B2、B6、B12、叶酸等。其中B12、叶酸对于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还有促进作用,若孕期缺乏,易导致孕妇巨红细胞性贫血,贫血严重时可能引起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及胎儿神经系统缺陷。胎儿生长发育还需大量维生素C,它对胎儿骨、牙齿的正常发育、造血系统的健全和机体的抵抗力等都有促进作用,它的缺乏可造成贫血、出血、坏血酸、甚至流产与早产。维生素D对胎儿骨骼生长钙化有重要作用。如缺乏可致先天性佝偻病。
5.无机盐主要是钙、磷、铁。妊娠期胎儿骨骼的形成及胎盘形成需要更多的钙,尤其在妊娠后期,母体每日必须吸收和保留足够量的钙和磷,才能保证胎儿的需要。如孕母膳食中的钙、磷供给不足,则胎儿必须从母体骨质中获取大量的钙和磷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结果造成孕母出现骨质软化症,胎儿也可能产生先天性佝偻病及低钙抽搐。妊娠期铁的需要量明显增加,除孕妇每日需补充自身的消耗外,尚需贮存相当数量的铁,以补偿分娩时因失血而造成铁的损失。同时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造血和肌肉组织需要一定量的铁外,还需贮存一部分铁在肝脾内,以供出生后约6个月的消耗。因此,妊娠期间膳食补充的铁量不足,孕妇血清铁下降,易发生贫血,胎儿的生长发育亦受影响。
6.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虽摄入量极微,但对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尤以铁、锌、铜、碘最为突出。如长期摄入不足,可引起缺乏症。锌参与体内50余种酶的合成,参与物质代谢,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和再生,因而对体格生长、智力发育、生殖功能有很大影响。孕母饮食中如长期缺锌,可以使胎儿生长停滞、脑发育不良、畸形等。铜与锌相似,在体内参与不少酶的作用,促进红细胞成熟和释放,增进铁的吸收利用。长期缺铜可引起贫血、出生低体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碘主要用于制造甲状腺素,促进新陈代谢,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饮食中碘供给不足,将会发生生长滞迟,智力落后,某缺碘严重地区甚至出现地方性克汀病等。
除上述各营养素在孕期应丰富充足外,还要督促孕妇多进行户外活动。因为阳光也是一种宝贵而廉价的营养要素,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成体内生成维生素D,为孕妇和胎儿所必需。
根据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一般将妊娠分为三个阶段,其各阶段的饮食特点亦有所不同。第一阶段为妊娠头3个月,此时胎儿生长较慢,主要是胚胎发育,故较正常成人所需营养仅略有增加。第二阶段为妊娠4~7个月,胎儿生长加快,各种营养素及热能的需要亦应随之增加。妊娠后3个月即第三阶段,胎儿的生长特别快,要贮存的营养素也特别多,所以应特别重视最后这3个月的营养补充。如多吃动物性蛋白、维生素等。
(二)适时进行胎教
胎教,即对胎儿进行教育。有关胎教对优生,尤其是对智力、行为和心理发育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得到人们的肯定,且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适时适宜的胎教,对胎儿的发育无异于精神上的营养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长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具有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系统迅速分化形成;在怀孕8周左右,肌肉对局部刺激即可产生收缩反应,表明胎儿神经系统已初具功能;至第16~18周时胎儿的活动明显增强,并对外界的不良刺激(如噪声等)有明显反应,母亲可感觉到胎动;第25周左右,胎儿的一些原始神经反射也开始出现。在感觉器官中,以听觉器官的发育较早,成为胎儿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的主要器官。因此,胎教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经常听一些轻松、柔和的音乐和歌曲,有助于使胎儿安静,减少胎动,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育,而如果长期置身于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则会造成胎儿躁动频繁,甚至引起早产。
保持母亲的情绪安宁、愉快也是胎教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母亲的情绪变化将引起胎儿的不同反应。如极度的痛苦、悲伤,常会使胎动明显、甚至流产。国外某研究机构曾邀请数百名孕妇进行观察试验,发现当母亲情绪不安时,胎动较平时多3~10倍。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激素(如肾上腺素)通过胎盘对胎儿影响的结果。
同其他神经反射的建立一样,胎儿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胎教的过程,也是从非条件反射逐渐过渡到条件反射的过程。因此,胎教应该早期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胎教在优生优育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