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23 21:47:55
远古时代,人类行路靠脚走,运物靠肩扛,耗力大,速度慢。后来,发展到骑马骑牛,马驮牛驮,虽然耗力小了一点,速度快了一点,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用一种机器代替马和牛,这种机器就是车。
我国是文明古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世界上第一辆车子,就是我们的伟大祖先用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发明创造的。据神话传说,我国炎黄时代,九黎部落首领蛋尤,常常侵袭姜姓和姬姓的部落。一次,姜姓部落首领炎帝带兵与蛋尤打仗,贵尤施展妖法,用迷天大雾使人辨不清方向。炎帝向姬姓部落的首领黄帝求救,黄帝便造出了指南车,在雾天里也能指示方向,于是打败了蛋尤。按照这个传说,车辆是黄帝发明的。黄帝又号轩辕。轩是古代一种带有围棚的车,辕是车前驾车用的两根直木。黄帝之所以又叫轩辕氏,就是因为他发明了车。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车辆发明见之于史料记载的是在2000多年前,即夏初大禹时代。当时,有一位管车的大夫奚仲,是中国车子的创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车子的发明者。他所研制的车子,主结构是用两个车轮架起车轴,车轴固定在带辕的车架上,车架上带有车厢,用来盛载货物。
最初的车辆是用人拉或推的,据传,随着动物的驯化,商汤的祖先相土和王亥共同发明了用马和牛拉车,使车辆从人力车变为畜力车,车辆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造车技术达到较高的水平,能制造出采用辐条做车轮的两轮车,结构合理,做工精致,外型华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由于频繁的战争,马车被纳人了战争的行列,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即指各国马车的多少,对于当时来说,这便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明显标志。
马车,在中国、在世界各国使用了几千年。但马车跑得不快,拉得不多,驾驭不方便,养马又麻烦,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马车为人类服务的旅程已到了夕阳西下之时,似乎该进“店”休息了,人们开始寻找新型的自动式车辆。
15世纪末期,意大利著名美术家、科学家、技师达·芬奇不仅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名画,而且对自动车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曾经设想:使一个带齿的圆盘进行水平旋转,旋转的力通过带有齿轮的车轴和车轮连接起来,车就可以前进了。但是用什么样的力量才能使圆盘转动起来呢?既然发条结构可以积蓄力量,那么它必定能长时间地使圆盘转动,因而可使用发条做动力。但达·芬奇的工作只限于理论上的设想,并没有进行实际上的设计。
一百五十多年以后,德国有一位钟表匠汉斯·郝丘,根据达·芬奇的设想,制造了一台发条车。当时的瑞典王子卡尔·古斯塔夫“一见倾心”,出于猎奇,就花钱买回了家。但是这台发条车的速度,仅比一般人的步行速度快一半,而且每前进几十米必须把钢制发条卷紧一次,这和人们戴的机械手表要天天上“劲”是一个道理。可是手表上的发条很容易上“劲”,而给这种车辆的发条上“劲”,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的劳动强度过大,所以发条车也没有能够得到发展。
那一时期,有一位荷兰人西蒙·斯蒂芬,根据帆船的原理,制成了一辆风帆车。在理想的风力条件下,时速可达三十多公里。但是,没有风时,风帆车就寸步难行了,这种车也没有发展起来。
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已经提出了让马车进“店”休息的要求,但要将这种要求变为现实,还有一段并不平坦的路,现在是“车到山前”疑无路,不知何时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