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24 09:26:18
记得我在德国时,房东的孩子给我看他的一篇作文,他的愿望是将来当个马戏团小丑。这如果让中国的老师或父母看来大概会认为是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但是他的老师则在作文后面真诚地表示:祝你将来成为一个把欢笑带给全世界的人。这对我很有启发:如果做父母的习惯于把别人的愿望当成自己的愿望,把物质的富足作为所有祈求的思维方式去教育灌输给孩子,那么孩子就难以“认识自己”。
每个人在孩提时代,总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至今却有不少外国教育者对大多数中国孩子要当科学家、老板或明星的理想感到不解。他们认为,科学家、老板或明星这样的职业距离孩子其实非常遥远,孩子们更应该接受或喜欢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直观的职业才对。
孩子对认识自己的最初体验,其实就是面对自己的愿望开始。我想,培养孩子“认识自己”,就要让她着眼于现实。
我崇尚三毛拾荒愿望的真实卑微与日后生命丰盈不朽的因果。所以,我看着女儿每天被德国的幼儿园放养,也没有太多的心焦。虽然和国内的孩子相比,她的识字和加减法要落后了一大截。当国内很多同龄孩子都怀有远大崇高的理想时,她的最大愿望却是“等长大后,可以像妈妈一样在厨房烧菜”,或者“像爸爸那样,给别人拍照片”。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并没有打击孩子的这些细小的热情,只是告诉她,无论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
我认为,无论有怎样的理想,只要是内心自然发生的真实愿望,才是最积极的,而各种知识只有附着在真实愿望上才会有意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