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09-06-25 14:25:11
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伙伴,不仅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而且伙伴还是一种教育力量,一种老师和家长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
据报道,英国有个家庭举家迁往澳大利亚,原因是孩子的小伙伴全家已决定迁往那里,为了不使孩子中途失去伙伴,才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个家庭为什么这样重视孩子的伙伴呢?因为他们的孩子生性怯懦,从小就什么都怕,连毛毛虫都不敢碰。而邻居家的孩子却天生胆大,喜欢玩些有点惊险味道的游戏。两个孩子结成伙伴后,胆小的孩子也渐渐地变得勇敢起来。
《情感心理学》中也有这样一个例子:上小学二年级的阿列克塞呆板、爱哭,总是一副沮丧的样子。后来,性格坚定、情绪乐观,又总是爱说爱笑的德米特里与他成为同桌,没过多长时间,阿列克塞受到同桌德米特里的感染,不知不觉中竟然克服了呆板、爱哭的毛病,也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其实,伙伴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腼腆的孩子结交性格开朗的伙伴,会变得开朗起来;脾气火暴的孩子常和秉性温顺的孩子一起玩,各自都会吸收伙伴性格上的优点等等。“近朱者赤”是不争的事实。
伙伴教育不仅体现在伙伴之间的彼此影响、互相激励上,同时,通过与小伙玩耍,孩子可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逐步走向“社会化”。美国学者给儿童制定的“社会化”标准,其中的一条就是“至少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之久”。
然而,有些家长却常常忽略伙伴的教育力量,特别是走出大杂院,住进高楼大厦之后,相互来往越来越少,一些孩子也因此失去了真正的朋友,没有了要好的伙伴。
父母应重视伙伴教育,为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让他们结识更多的小伙伴。
首先,要为孩子寻找伙伴营造良好的环境。要欢迎小朋友到自己的家里来玩,也应多带孩子到朋友家去做客,还可以将朋友、同事、邻里组织起来,大家都带着孩子,或是去公园,或是去郊外,或是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们有相互认识、结成伙伴的机会。
其次,要教导孩子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促成小伙伴之间的友爱与尊重。没人愿意和不懂友爱、不懂谦让的孩子做伙伴。自私的孩子、总想占别人便宜的孩子,也不会找到真正的伙伴。可是,有的母亲竟这样叮嘱孩子:“自己的玩具可要看好,别让别的孩子给你弄坏了;谁要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或许从来不吃亏,可他们却很孤单,因为他们没有朋友。
还有,要经常提醒孩子,寻找伙伴要有一点主动精神:“要想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自己要先做别人的朋友。”见到小伙伴应主动打招呼,赞扬小伙伴的长处,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主动慰藉受到伤害的小伙伴,与小伙伴共享生活中的快乐,共担一时的忧愁。这些都会赢得小伙伴的友谊,使伙伴关系日久天长。
父母对孩子也不必过多地耳提面命,孩子们会从日常的交往中学会和睦相处和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不过有一点,父母不应当忽略,那就是伙伴之间相处,还可能有负面影响,即“近墨者黑”,比如孩子可能从小伙伴那里学会吸烟、撒谎、以强凌弱等。因此,对孩子结识伙伴还应多引导,多提醒。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