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30 18:29:56
――从身边的案例谈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
福建福州闽侯教师进修学校 胡惠珍
星期一的上午,我到实幼小二班听课,刚听完一节课,我起身到走廊,只见一个小朋友急速地跑出教室,爬向走廊上的植物架,欲摘下挂在最上层的一个漂亮的风铃,看着承受了一个小朋友重量后变得不太稳当的植物架,我立即走过去拉这个小朋友下来并说道:“下来,危险。”我边拉边看着这个孩子,哦,原来是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就是住在我楼下一个教师的孙子灵佳小朋友,只见他理也不理继续向上攀登,我连忙扶住他问:“灵佳,你要干吗?”见认识我,他哭着回答:“老师,这是我的。”边说边伸向风铃。“是呀,你的风铃很漂亮,挂在这给其他的小朋友看不好吗?”我和他聊着并试图抱他下来,他边挣脱着我边哭着回答:不行,我要摘下来,我要拿回家。”“你的老师来了,快下来”一听说老师来了,他不再挣脱,我也就趁势抱下这个孩子。这时候,带班的蒋老师见了走了过来,我简单地把事情告诉了她,只见她拉起灵佳的小手对孩子说了一句:漂亮的东西应当大家一起分享哦。就把灵佳拉进了活动室。
灵佳是个生活在大家庭的孩子,平常家里四世同堂,家里有祖奶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五个大人,就一个小孩子,因此大家都宠爱着他,必然会造成他任性、自私的坏脾气,平常又喜欢哭闹,是个比较难缠的孩子。
看到被拉进了活动室无奈的灵佳,我也跟进了活动室,只见蒋老师拿来一辆很漂亮的电动汽车给他,就忙着准备第二节课去了,而我看着灵佳,只见他脸上还挂着泪珠,虽然手中还拿着小汽车,但一点也没有玩的心思,坐在小椅子上,眼光一会儿瞟向我,一会瞟向窗外的风铃,似乎要我替他摘下那个风铃。看着他求助的目光,我也考虑着是否要替他把风铃解下来给他……
一会儿,蒋老师的第二个音乐活动准备开始了,我也就打消了刚才的念头,认真的准备听起了课,蒋老师的整个活动组织的还算生动有趣,而我呢在活动中也留心观察着灵佳,整个活动只见他面无表情地坐着,心似乎还系着他那只漂亮的风铃,特别是偶尔传进来的的风铃“叮铛”声,更是把他的目光给吸引了出去。
看着那孩子的表情,我的心也被揪紧了,那夹杂在音乐声中一声声微弱的风铃声似乎也变得更加的强烈、刺耳。我在思索着,当我们老师关注孩子的时候,如何做到真正地关注到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的需要,如何真正地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支持,才能真正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当老师为了某种目的,如有人参观、开课等的需要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或玩具带到幼儿园展示或是轮流玩的时候,请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们想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特点。
其实,孩子们的心理社会化水平层次是受年龄、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的。年龄越小的孩子,社会化水平越低,表现就越显得“自私”,他们对好吃、好玩,对自己特别喜爱的东西,不愿与别人分享,是他们的心理特点,是生理上的自我需要和自我满足。如果此时,老师硬要他们表现出“大方”,我想孩子尽管表面上很高兴,愿意让大家分享,但内心也是不愿意,甚至痛苦的。
我们在幼儿园也常常发现,老师请小朋友带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小朋友轮流交换着玩,可是很多孩子还是玩着自己的玩具,即便有让其它小朋友玩的,自己也是随时“监督”着,时不时还要对玩他的玩具的小朋友来个“提示”什么的。这种现象很普遍。我想即便是成人,当你把心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时候也不可能表现的那么“大方”。因此,你又怎么能把你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呢。这种脱离实际,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教育,其结果只会让孩子养成心口不一的虚假行为,确实值得老师们反思。
另外,老师们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要全面地了解幼儿。包括孩子的家庭及孩子的个性特点。
2、平常活动中要对幼儿的情绪反应做出及时的应答,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架。
3、教育不要拨苗助长,老师应当允许幼儿的一些在成人眼里的“错误”行为。
我想只要老师真正地为孩子们着想,真正地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的需要,对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帮助,就能真正地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