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30 20:47:32
幼儿时期,孩子的情感态度都是直接的,你给他贴上什么标签,他就会做出与标签一样的事情来。比如,你说他是个乖孩子,他就是个乖孩子,他就会表现出乖的举动来;你说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就会打人、骂人,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哪怕是一个让人伤透脑筋的孩子,也不要放弃,找准一个闪光点,把这个亮点放大,贴切在他身上,他就会向着你期望的目标一步一步靠近。
上午语言课时,大家都在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哭叫:“李祥扯我后脖子的头发”。大家都被她的哭声吸引过去了,我听了很生气地批评了他几句,并叫他下课后坐在位置上不准出去玩.(因为我们这个学前班幼学很多,幼儿能够安安静静不说话的时间很少,今天这样安静的气氛被他搅乱了,幼儿听故事的兴趣没开始那么浓了,所以我很是生气)。
下课以后,他自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走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要去扯人家的头发,并告诉他知道错了要向别人道歉,可他就是笑嘻嘻的不说话,更别说道歉了。联想到这十多天来.,几乎天天都有人告他的状,说他打人,用脚把人家拌到,把纸屑扔在别人的脖子里……,我就生气地对他说:“明天把你妈妈叫来”。第二天,他妈妈没来,,我又对他说:“你该缴生活费了”。第三天,他妈妈才来,我把这段时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说了一遍,他妈妈听了也很生气,不管怎么问他,他就是不说话,只是笑嘻嘻的。他妈妈告诉我说:“在家里,他做了错事,他爸爸就喜欢揍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他也是在发泄。我向他妈妈提出了一些建议,叫他爸爸以后不要打他了。孩子小不懂事,慢慢来,不能只靠打骂就能解决问题的。
《纲要》明确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李祥对父母的严厉不懂,而是模仿效法,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一种安全感和愉快感,他觉得捉弄别人就是好玩,他的这种快乐不是建立在与同伴师生友好相处的环境下,而是用一种渲泄的方式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样下去,只会让他的心理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得换一种方法来对待他。第二节课间活动,我把他叫到我身边说:“老师向你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你能不能保证今天一天不打人?和大家做一天的好朋友,如果你做到了,老师就奖励给你一张画片”。他笑嘻嘻的没有回答,然后就到一边玩去了。我一直在观察他,他还是笑嘻嘻的看着同伴玩,自己两只手把在栏杆上。下午放学时,他还真做到了,我没失言,当着全班幼儿表扬了他,并奖了一张画片给他。
幼儿的自制力差,对经常做错的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他,要为他提供改正的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也能做一个乖孩子,我对他提出了一个近期的目标:“保证一天不打人”,他做到了,并在老师的肯定中得到了同伴的认可,他的心理是积极愉悦的,说明他愿意与老师相互配合改正自己的一些坏习惯。抓住这一闪光点,逐步引导他的性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天,我没和他说话,只是有意无意用眼睛注意他,我发现他也在盯我,这天放学时,我看他有点气馁的样子,我又当着全班幼儿说“李祥今天又没打人,有两天没打人了,我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他的妈妈的。他妈妈听了肯定会高兴的,他爸爸也不会打他了”。他听了,还是笑嘻嘻的没说什么。以后的第三天、第四天我发现他上课也很认真,课间也没打人,并主动和别的同伴玩,他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我也微笑着时不时地看着他,并不定时肯定他的行为。老师和孩子之间就这样用默契的方式进行沟通。最近一段时间,他表现都挺好,也和同伴一起玩耍说笑游戏了。他的那种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没表现出来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用不同的方式给他表扬和鼓励,无形中给他贴上一个乖孩子的标签,让他向着乖孩子的方向发展。
幼儿时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纲要》强调:“发现幼儿长处,给幼儿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象李祥这样的孩子,他的自尊心很强,于是就想方设法维护自尊,表现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当老师的及时发现引导纠正,给他提供一个短期的目标,让他感受到短期目标的实现,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来达到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