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12:32:16
如今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应当成为幼儿智育的基本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比较突出地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倾向。目前,某些小学的入学考试,使得原本对幼儿“高期望化”的家长,更增添了希望幼儿园多教一些知识的要求,从而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无形的压力。家长的这种要求极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其实成人对幼儿有意启迪的思维能力,幼儿日后的学习和一生的成长更能起着长期的积极的效应。因此,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并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去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环境——是帮助幼儿获得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和辨证性的特点,使得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为有利与独特。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论断,是对数学在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最为形象而又概括的说明。由于实践活动是思维的基础,因而建立一个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从而积累有关的表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著名的法国数学家佐尔坦·迪恩尼斯认为:应该设置一个数学学习的环境。为了帮助儿童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要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媒介,和尽可能多的变量打交道。一般说来,幼儿学习数学的环境有两类:一是幼儿生活的其中的客观现实的大环境,二是为达到一定教育目标面而设置的专门学习数学的环境。教师应该合理地综合运用这两类环境来为幼儿数学教育服务。幼儿是生活在社会和物质的世界,周围环境中的形形色色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因此,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积累着有关数、形、时、空的表象。如在搭积木的游戏活动中,就涉及到辨认形体、空间、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散步是观察各种物体的空间距离、形状、大小、高矮等。日常生活这个大环境是我们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是这个大环境中的数学具有自发的、偶然的性质,虽然它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幼儿所得到的是零散的,完全依靠它来进行教育是有限的。家长一方面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一途径,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的简单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创设适当的数学环境帮助幼儿系统地构建数学知识,加强思维的训练。
数学区或操作区,是教师特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它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大环境,所施加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幼儿在这种环境中获取的经验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两大特点,因而更有助于概念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目前幼儿园基本上都创设了数学区或操作区,但基本上采取放任的态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潜能。它具体表现为:计划性差;目标模糊;操作材料一经投放,便长期不变;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缺乏应有的指导;未能与集中的活动进行联系与配合。这些做法都失之偏颇,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并配合集中教育活动的进度来拟定数学区的具体目标,安排活动内容,适时增加或替换材料,并给予指导。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因此,教师应有效地利用客观现实的大环境,创设适当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与其积极地发生作用,从而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二、探索时间——是保证幼儿充分开展思维活动的首要条件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积累的经验互不相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个别差异,这些都使得幼儿各具有不同的学习形式、学习速度和认知策略。如在学习速度上,有的幼儿对教师的要求领会得快,尝试二三次就能掌握,有的幼儿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还不能领会,必须通过亲身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要使每个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
目前,在幼儿数学教育方法中,操作法备受重视,认为它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是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幼儿学习数学知识,首先应从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这一过程幼儿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老师们切忌匆匆走过场,特别是小班幼儿思维欠敏捷,又不熟悉操作技能,面对新概念更得慢慢来,急于让幼儿匆忙地摆弄就获得理解是不现实的,这样会打乱幼儿的思维过程,使操作流于形式。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