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15:50:55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我们知道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则是在活动中实现。从本质上看,幼儿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大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起源于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活动服务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其成效最终反映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
我园历来重视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创意独具匠心,其美观性独具特色,但以前的环境创设更多注重的是装饰和美观,切环境的内涵狭窄。随着对《规程》的深入理解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在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的基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境的内涵,更加重视那些实际上对幼儿产生影响而未被列入“计划”之中的教育影响,将教育的影响范围加以延伸和扩展,真正将《规程》精神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并落实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上。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
以“健康、童趣、和谐、发展”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研究的依椐
1、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关于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互乡作用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逐步形成起来的。
2、主体——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论体系告诉我们:“儿童有本能的好动倾向,一切知识都是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而“人们最初的知识,最根深蒂固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那末,幼儿园的教学就是以幼儿社会活动为中心,把幼儿在“想”和“做”的过程中获得的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毒则。同时还要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幼儿在“做事”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学习、积累经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提出:新的教育“完全以儿童的自动为主”,“以儿童的需要为转移”。儿童为中心,实质上是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提出好的教育“从生活中学习”,可以说教育即生活,他要求学校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合一体,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我园“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提出就是借鉴“儿童中心论”,在实施上真正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进行的实践研究。
3、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陈鹤琴先生也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并且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大自然大社会这本书是一本“活的”书,因为它具有感染儿童心灵的力量。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则合理的借鉴两位教育家的观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将教育目标蕴含在环境中,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我们主动与外界结合,选择、组织、吸取其中有教育价值、有意义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扩大幼儿园对家庭、社区的影响,通过外部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结合,构筑开放的幼儿教育基地。
三、研究与实践
(一)深刻理解环境内涵,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教育o。
广义环境观指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这一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思考、实施、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广阔视野和思路,它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大教育观的精神。时代要求幼儿教育必须从封闭的范围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应当以幼儿园自身的建设为前提,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是创设良好环境的基础。
1、注重环境立美
几年来,我园一直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营造与幼儿发展方向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创设优美的文化环境氛围放在首位,从建设实施、花草树木到物品色彩、搭配排列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塑造人美的情怀。做到环境中时时有教育,处处有美育,用环境熏陶、感染幼儿,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们还亲自动手,绘制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做墙饰,用废易拉罐、快餐盒制成风铃,设计出美观、富有童话色彩的大型玩具,供幼儿游戏。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为幼儿捉供了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将每一位幼。儿用快餐盒制成的过山车,点缀在幼儿园的上空,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车并体验做为幼儿园小主人的快乐。
让环境成为孩子发现学习的天地。美化外部大环境,注重了孩子兴趣需要,让孩子去观察参与对环境的评价并想办法。例如:冬季来临,花坛内的花己枯萎,教师们带领孩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花坛很不美,有的孩子提出要装饰美化它,大班孩子写了倡议书,全园小朋友动手折了干余件纸工,并组织了放飞“我的理想”系列活动,孩子们将写满“我的理想”的纸工作品布置在花坛上,并命名为“心愿天地”现已成为孩子们倍加关注的活动环境。
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呈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
2、坚持目标定向准则
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环境的目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必须遵循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目标。特别是教师在布置活动室中的墙饰或准备活动区材料时,必须衡量某些重要的目标和理念,是否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全部达成,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或完成教育目标。我们的第一次环境创设都是在与幼儿共同的商讨中,确定方案,将设计、搜集、准备、布置、整理等工作,作为幼儿参与的重要活动,从而有效地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如:大一班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借助幼儿常用的纸来布置“动物王国”幼儿将搜集的纸放在一起,他们发现纸有不同的特性。在存放过程中,教师鼓励幼√L想办法将各种纸摆放整齐,孩子们说开个商店卖纸,于是在“纸张专卖店”里孩子们将纸按大小、颜色、名称摆放得整整齐齐。几天后,“纸张专卖店”贴上了用这些纸制成的各种作品,并在存放醉纸屑中无意放入带水的瓶子里,瓶壁粘上了纸屑,变得五彩缤纷,孩子们惊奇了,他们又发现新的存放和装饰方法,于是,醉纸屑也成了专卖店的畅销品。马上就有孩子尝试粘一粘,这时教师适时的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商店”里。他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使环境这一隐性课程在幼儿的主动参与中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3、提供富于变化的环境
变化性原则则更深刻地体现在活动区材料的提供上。活动区活动做为落实教育目标,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以丰富、有效的玩具、材料为基本保障的。区域的开设及材料的投放都需要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刺激儿童积极探索。教师还要随时观察幼儿进区频率、对材料的操作程度,及时的分析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更换与调整,使这些材料因为体现、物化了教育目标,又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