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17:10:08
2、关于缺乏自信与不善交往:
·从家长的教育方式来分析
时刻陪伴型:在家里,几乎所有人都以崔某为中心,除了对崔某的各种需要无条件满足以外,还表现为在家总有人或新的芭比娃娃陪伴崔某游戏。当崔某身边时刻有人陪伴时,她就难以产生寻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而且大人在陪伴崔某游戏的时候总会让着她,她不需要解决同伴交往中可能产生的任何冲突。长此以往,时刻由大人陪伴游戏的崔某在真正的同伴交往中将变得不会协调、不会商量等,交往能力与技巧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包办溺爱型:家长从小对崔某生活上的事情包办代替较多,从不批评她。这种过度地照顾和过分地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崔某锻炼的机会,使崔某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长久这样就造成她不善于交往,有较强依赖性,遇到困难缺乏耐挫感,并形成自卑心理。
三.辅导过程及效果
理清了原因,我开始做崔某父母的工作,启发他们转变教子观念和方式,如引导家长创造表现的机会。我对家长说,机会是家长为孩子创造的,而不是等待的,当家长发现孩子在外不能和别人很好地交往时,一定要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创造锻炼机会。如平时去超市,可以让孩子付钱;鼓励孩子在小区里寻找伙伴一起玩等。
其次,通过推荐家教读物如《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等,引导家长及早“心理断乳”,不能凡事包办。我与家长交流读后感,并与家长达成共识: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一张简单的“作息安排表”,让孩子明白,家庭成员有在一起吃饭、交流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休息、游戏的时候。对于后者,彼此不应该互相干扰,家长鼓励孩子在这一时段自己处理遇到的事情。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勇于面对突发事件,善于处理日常生活琐事,具有一定独立能力是孩子走出去的基础。……
父母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并答应落实相关内容。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三位老师着力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一系列措施如采用”手牵手”方法,请能力强,性格活跃的小朋友在活动中多与她接触,多与她游戏,使她逐步适应新环境;引导与崔某同住一个小区的孩子与她结伴下楼玩;班级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如秋游、亲子游戏等,促进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同伴的感情交流。
大约两个星期后,崔某早上来园情绪比较稳定,并能对老师说“老师早上好!”,在同伴的带动下,崔某开始参加早锻炼了!据妈妈的讲述,小区的同学找崔某玩,崔某会接受邀请;此外,崔某回家后会主动说出老师当天布置的小作业,以前是从来不说有关幼儿园的事情的。一个月后(国庆长假后),崔某还主动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国庆见闻。
四.个案反思
在此个案中,造成崔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和不善交往的主要根源是家庭,因此,首先应耐心做好家长的工作,促使其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与此同时,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她敞开心扉、增强自信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良好班集体给崔某所带来的温暖和成就感在促成其性格转变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得较好的辅导效果。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