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21:32:48
目前,在幼儿园活动室的墙面创设中,以美观、装饰为主的布置随处可见,这种墙面环境常常由教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心制作而成,或是剪贴,或是彩绘,或是纸雕,形式多样,十分精美。不过这种墙面环境往往功能比较单一,且在创设过程中缺乏幼儿的主动参与,在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近年来,我们通过活动室软墙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环境创设中装饰为主、教师为主、静态为主带来的不足,更多地考虑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实现了幼儿与环境的“对话”。
软墙与普通墙相比,具有美观、安全、实用、可变等诸多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可变性,教师可以随时对布置在软墙上的材料进行拆除、移动、更换等。
软墙制作比较简单,造价也较低廉,适于在幼儿园推广使用。制作时,一般可先在普通墙面上垫一层较厚的高密度塑性泡沫,然后在外面包上一层较厚实的布或皮革,最后在四周用木条压线。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在发挥软墙可变优势的基础上,把墙面环境的创设与我们实施的主题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配合课程开展的多功能主题软墙,从而使活动室墙面环境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1.软墙与主题活动的配合
①公告主题活动的目的与内容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家长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在活动开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让家长支持、参与活动,首先必须让家长了解活动。因此,软墙上常常配有关于主题的文字说明及主题网络图,使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主题活动的目的与内容,继而关注、支持主题活动。由于我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主题网络图,改变了幼儿看不懂纯文字公告的局面,使幼儿的主动性、关注度大大提高。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妈妈”中,教师用文字向家长公告,幼儿则通过图画形式向同伴公告主题网络图,“蛋宝宝和小鸡”“小蝌蚪和青蛙”“袋鼠宝宝和它的妈妈”“我和妈妈”……这样,幼儿对即将开展的主题内容便一目了然。
②汇集主题活动的相关资料及信息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的各种有关主题的信息、资料,可以通过软墙进行展示,达到交流、分享、共同学习的目的。如,在主题活动“我造机器人”中,教师广泛发动幼儿、家长,收集各种机器人的资料,经过归类、整理,将其展示在软墙上,引发幼儿相互观看、介绍、谈论,由此推动主题的深入开展。
③展示主题活动中幼儿的所思、所言、所为
在主题活动中,软墙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表现、交流的平台。幼儿可以借助软墙这一平台,个性化地展示自我。例如,在主题活动“动物天地”中,很多幼儿用童真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师把这些语言记录后张贴在软墙上,藉此启发孩子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再如,在“热闹的城市”这一主题活动中,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考察了自己家所在的社区,以个性化的方式,如拍摄社区的照片、绘制社区地图等记录周边社区的情况,然后通过软墙进行展示。幼儿在交流分享的同时,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和丰富的知识经验。
2.主题软墙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给予每位幼儿表达、交流的机会
在以往的墙面创设中,教师偶尔也会用一些幼儿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经过精心挑选。因为在教师的眼中,那些效果不佳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这种做法使得一部分孩子失去了表达、交流的机会。而今,我们提倡环境创设的全员参与。不管能力强弱,无论成果优劣,只要孩子自己愿意,他们的作品都可以在软墙上展示。对于个别不能独立完成的幼儿,教师也应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帮助。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与肯定,也是孩子应有权利的回归。
②艺术地整合展示材料
孩子表达的随意性很大,教师如不加以艺术地整合,墙面可能会显得凌乱无序。因此,艺术地整合展示材料十分必要。通常我们会把图片、文字、照片、绘画等展示材料以一定的构图形式加以合理组合、布局,并用相宜的彩色底板纸进行裱衬、张贴。例如,在主题活动“新西湖,新杭州”中,教师选用黄色塑料袋涂上蓝色,组成西湖形状,作为底板,然后在四周贴上幼儿画的西湖新景象,还把幼儿对新西湖的感受用文字记录在船形纸上张贴起来。经过这种既简单又艺术的整合,软墙显得更美观了。
③实现材料的再利用
随着主题的更换,软墙上的材料也要进行更新。从软墙上拆除的材料,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实现再利用:
●把材料移到其他墙面。在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主题的感受不同,因此延续的兴趣也有长短,有的主题虽然暂告段落,但个别孩子可能对此还有兴趣。对此,我们可把材料移到其他墙面,让这部分孩子继续关注、讨论。
●把幼儿富有个性的作品、材料放入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中保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