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21:38:09
近些年来,我国幼儿园师资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变化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但是,我国幼儿园师资的总体水平还不很高,而且各个地区极不平衡。即使水平较高的教师和园长,往往也不容易由自己开发和把握好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中最为繁难的事情之一,它是将幼儿教育理念转化为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桥梁,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幼儿园课程开发和设计是不能随心所欲的,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过去,由国家规定的、由专家设计的幼儿园课程虽然有大一统之嫌,难以适应不同幼儿园和不同幼儿的需要,但是它毕竟集中了当时的各种教育资源,课程开发和设计也符合一般规范和要求。而今天,幼儿园自主确定的,或者是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要在真正意义上有价值,还有赖于园长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他们最起码也应该懂得幼儿园课程的一些基本常识。
幼儿园自主地确定课程,其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使幼儿园课程更适合本园的教育对象,与本园的实际情况更相符。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也不一样,幼儿园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有可能使幼儿园教育较好地适合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但是,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将所谓的“园本课程”当作一种“时髦”,去追逐,去哄抬,那只是哗众取宠;以所谓的“园本课程”标榜自己“出类拔苹”,去宣传,去张扬,那是欺骗别人,更是欺骗自己。
幼儿园自主地确定课程,这并不是说每所幼儿园都要设计和编制一整套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在内的课程体系,因为这是不经济的,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社会各个方面应该而且已经集中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幼儿园教育创造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作为一个办学实体,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使之实实在在地为教育幼儿所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应该而且已经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幼儿园应该反思过去,面向现在,展望未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教师脚踏实地地在与幼儿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研究如何聆听幼儿的声音,研究如何与幼儿交流,研究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提出质疑和挑战,而不是让教师把时间和精力主要花费在编制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和应付教育评价等方面。
课程管理转型的根本出路是师资水平的提高
当课程管理从注重课程的标准化和统一性转化为注重课程开发的多元化和自主性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种转化的程度和方式等问题。
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课程改革的经验都告诉我们,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解决存在的弊端,往往也会带来新的弊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使存在风险,也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做。改革有时需要矫枉过正,但是矫枉过正只是改革中出现的无奈,而决不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课程改革,包括课程管理的改革,其真谛就在于把握好一个度。在课程管理发生转型的过程中,幼儿园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决定这种转变的程度,走极端的方式貌似先进,其实是不切实际的。
在课程管理发生转型的时候,转化的方式也是值得关注的。转化会有阻力,这种阻力有时来自惯性,即园长和教师习惯于按国家和地方统一课程标准和统一教材实施课程。这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看法:将国家和地方统一的课程看作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部分,将幼儿园自己设计和编制的课程看作是幼儿园课程的另一个部分。转化的阻力有时还来自功利目的,即部分园长和教师想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获取“回报”,他们并不懂得课程管理发生转型的含义,因而将经过“包装”的东西当作幼儿园“园本课程”以示与众不同。转化的阻力更多地来自园长和教师的无奈,说实在的,相当数量的园长和教师确实尚未真正达到能够自己开发和发展课程的水平。
从幼儿教育应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角度思考幼儿园课程改革,课程管理走向多元,走向开放,走向自主,这也许是一种必然。课程管理转化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但是有一点可以断言,转化应该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幼儿园而言,一步到位的转化不会是一种好的方式。
不顾词义本身的合理性如何,在此再借用一下“园本课程”这个词。每所幼儿园在课程管理方面都为自己开发和发展“园本课程”,这似乎并不现实;使幼儿园课程逐渐实现“园本化”,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是从“园本课程”这个词中“衍生”而来的,其含义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幼儿教育资源(如:为教师编写的参考用书、参考资料以及儿童读物,等等),通过选择和生成两个途径,使之逐渐成为适合本园的课程。
应该看到,因幼儿园课程改革而导致的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幼儿园师资水平的提高,没有这一条,采取任何转变方式都是无济于事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