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4 02:46:06
一、规则教育的提出与背景。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之所以能成为现今社会中的主宰者,主要归功于其智商与情商并重、齐驱发展的结果。情商、智商并重,说明了人类有修养、有文化、有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规范。正是有了这种亲情、友情、法律、道德、公德的制约,才能让人类发挥聪明才智,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说明社会规范教育在人类社会前进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看清楚规范的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届国家领导人为了加快国家发展水平,提升整体经济实力,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提倡如“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等要求。使得21世纪的今天,许多孩子降生在“四、二、一”模式家庭中,倍受关注与宠爱的孩子们虽然拥有的玩具种类多了,开发智力的图书也多了,物质条件的丰富,精神世界日渐充裕,但我们的家长却忘记了教给孩子什么是“尊老爱幼”、什么是“文明、礼貌”、什么是“好坏、是非”,忽视了道德品质、社会规范等非智力的启蒙与教育。许多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为上课坐不住、不认真倾听爱插嘴、随意离开座位;玩具乱扔乱放、午睡时哼歌、爱骚扰别人;有的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等,诸如此类都可归结为行为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爱发脾气,不会合作等。通过观察,透析幼儿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
1、规则意识淡漠。
2、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控制能力差。
3、受年龄、性别等特点影响,产生逆反心理及其性格气质的影响。(如男、
女幼儿;文静、内向与活泼好动、外向。)
二、规则教育的实施过程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帮助幼儿理解规则,设计制订规则。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都存在着具体的规则。规则的具体实施细则影响着活动的开展、进行与效果,因此在规则教育中要注意做到:
1、帮助孩子,让其充分理解熟悉规则的内容及实施细则。
如,带领幼儿参观校园,参观新环境中墙饰、绿化、壁画,通过看、摸、闻等手段让幼儿充分欣赏校园美;谈话交流后知道美丽校园是建筑工人、老师、阿姨辛勤工作的成果,新校园让我们心情愉快、活动场地宽敞,再通过讨论问题“新校园被破坏、弄脏会怎样?”,简单的交流,让幼儿明确了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的规则内容。这一实例说明只有让幼儿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明确规则内容,才能对其行为产生积极指导作用,而一味的灌输、强制执行只会让幼儿产生厌恶心理,导致逆反行为的出现。
2、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订者,发挥起主人翁作用,促进规则的完整性。
在幼儿园,任何一个教育活动或是游戏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孩子这一主体,规则的制订也是如此。例,本学期开展的区域活动,通过让幼儿发言、讨论,找到了以往游戏活动规则的弊端(游戏中指定的内容、人数或按顺序轮流的原则,会让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不满足现状,导致不遵守游戏规则,不愿意玩,活动时秩序混乱),找到了原因,就着手修订新的游戏规则。新规则从场地布置、材料内容、人数等方面进行修改,结合幼儿意愿制订出了《活动记录规则》(见表1区域活动记录表)、《活动区选择法》等相应规则。事实证明,这样做(指让幼儿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小朋友的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
表1:区域活动记录表
____月_____日
天气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
3、规则教育的进行要结合新时期新形式下的主题教学活动来开展。
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和深化。结合我园正开展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如,“请让我来帮助你”主题中通过对“自我”、“同伴”、“社会成员”等的再认识,着重对幼儿进行的是公共规则的教育,包括: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讲诚信、互帮互助等。又如,“春天”主题中“春游”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都必须遵守集体行为的纪律要求。”
针对班级情况(我班男孩有22名,占总数的65﹪,孩子们性子多为活泼好动,具有接受新事物快,易兴奋,粗心、坚持性差等特点),我重视对规则的细节部分的培养,用不同方式让孩子们接受规则。如讲故事(我班的孩子爱听故事),结合情景描述引出规则,或通过比较来引出错误。类似于这些有目的、有意识的启发诱导,能让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帮助孩子正确辨别是非,提高判断能力。
(二)以行动促规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虽然孩子在思想上接受了规则,知道了它的存在,但必须经过不断练习来强化,才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习惯。
1、专门的学习和练习活动。如,午睡活动,结合制订的规则,我组织幼儿特地逐一将换鞋、脱衣、叠放及起床后穿衣的动作进行练习。经过近一周的连续练习,孩子午睡时的纪律有了明显进步,可与军人叔叔相媲美。
2、将训练渗透与日常生活中。
对规则进行专门学习和练习后,还必须不断的在平时加强锻炼,才能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形成规范。如上下楼梯活动,平时就注重要求孩子按顺序上下、不推挤、不抢前,上下楼都要靠右走,。在每次上下楼梯时,不断提醒、指导,避免疏忽和遗忘,养成习惯。
3、抓住机会进行规则训练。
这种机会是指在特定条件与环境中生成的。如“安全教育周”中联系县交巡警大队的警察同志为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交警讲解、幼儿亲身学习交通手势、观看交通知识动画片,了解遵守交通规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而能教育幼儿学习并遵守交通规则。又如“海底世界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纪律、秩序等方面的规则。
(三)帮助幼儿学习自我约束,赋予幼儿权力制约违规。
从年龄特点分析、结合幼儿行为习惯来考虑,我班幼儿正处于培养坚持性与自制力的关键期,也具备了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因此,在班中设立了“值日生”、“记录员”等多个检查员。如“值日生”负责检查小朋友的纪律及幼儿的日常生活情况;“记录员”负责检查幼儿完成任务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也能让幼儿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提高自觉遵守能力。
我还在区角活动中设立了“组长”制度,负责监督组员的活动,有权对组员的违规行为说“不”。有时也会让那些常犯规的幼儿当检查员。如,夏XX小朋友,他聪明伶俐,但上课时常插嘴,还要和同桌讲话,于是我请他做纪律检查员,专门负责对班中幼儿的纪律行为进行检查,这样一来,他在认真监督别人的同时,不知不觉的自己也改掉了插嘴、说话的坏习惯。
(四)让幼儿知道,违规就要承担后果,负起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想让孩子能真正了解规则,遵守规则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孩子的天性会让他的行为不断反复,这时我们就要让他在违规后承担后果,负起责任。如玩沙活动,先由全班幼儿提议并通过的“必须穿雨鞋或在脚上套上袋子的孩子才能进入沙池游戏”规则,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提醒幼儿不要忘记带雨鞋或袋子,但每次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会忘记。刚开始我还借袋子给他们,后来我和全班幼儿商量“该怎么对待忘记做准备工作的小朋友?”,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不做好准备工作就停止本次游戏。通过集体讨论,以停玩的方式(或别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制裁,能让每个犯规幼儿记忆深刻,从而不敢再犯。
结合制裁实例,平时还提醒幼儿:在做事前,要想清楚,想到做了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帮助幼儿尽量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但类似于停玩这种严厉的制裁方式不应在活动中经常使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消极情绪。
(五)让幼儿了解:在足够的空间内、有丰富的材料就必须遵守规则。
以前由于教学硬件的不足,大、中班共8个班级300余名的幼儿只有一块活动场地,若是遇上雨天就只能在活动室中进行游戏活动,感觉压抑,而且活动也不能顺利开展,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感到快乐。现在幼儿易地搬迁,能为幼儿提供充足、合理、适当的空间,可供幼儿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同时我和班上老师也积极为幼儿开辟活动区域,如在走廊的横梁中挂上绒毛玩具开设“跳高区”;利用废旧小瓶设置“套圈区”;将空白墙壁布置成“自由壁”供幼儿涂鸦……同时还发动幼儿家长为开展的活动收集、提供或制作各类物品及材料,如罐头瓶、牛奶盒、图书等。
除了提供空间和材料外,我们还应引导幼儿体会规则与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五彩世界”活动中,幼儿刚开始将棉棒随意放入各种颜色,最后棉棒被蘸成混合色,看上去脏乱不堪。还有的幼儿在作画时将棉棒涂抹在纸上,一不小心就会将纸弄破,作品就失败了,感到没有乐趣。制订规则后,知道了一个棉棒只用一种颜色,并且不用在画面上反复涂抹,画面干净了,也鲜艳了。
还要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中发现一名小朋友遵守规则时,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幼儿知道遵守规则的好处,进一步加深印象,促进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一句话,让幼儿在活动中遵守规则的前提是有充足的空间和丰富的活动材料。
(六)在规则教育中教师因人而异的采取教育方式。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接触环境的不同和所受刺激的影响,会让孩子这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这时作为教师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细心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以便采取适合他(她)的教育方式。
如,我班的梅XX小朋友,家庭成员大多文化程度高,那么平时对他采取的教育方法就以说理为主;叶XX小朋友聪明懂事,对他的教育则只需一个眼神就足够了;而象王XX小朋友就要以严肃的谈话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当然,一日活动中的教育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如:上课时适宜采取声音强弱或走过去自然的拉回那只动个不停的手……;午餐时就采用比快慢的方法;游戏时则以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幼儿或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七)教师提出的规则应便于幼儿记忆。
以前在一日教育活动中,老师总是怕幼儿忘记这、忘记那,老是唠叨。但事实说明,说的多,幼儿忘记的更多,应该将想说的话尽量的予以简短、精练并条理清晰,这样就便于幼儿记忆,也不觉得烦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