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社会培养论文 > 正文

幼儿道德教育启蒙教育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4 02:52:46

说两句

  在当今的社会中,幼儿教育是重中之中。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启蒙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主体性道德启蒙

  当前幼儿道德教育启蒙教育的错误倾向之一就是完全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领悟或信服才能起作用。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不仅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会使德育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片面的状态,从而极大地降低道德教育的效果。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塑造和建构幼儿的离开了幼儿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动都难以对幼儿产生有效的影响。

  二、情感性道德教育

  幼儿的道德教育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幼儿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特别要注意从道德情感启蒙入手,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移情是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没有移情,人就不会有彼此的情感共鸣、同情和分享。

  三、活动性道德启蒙

  活动不仅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而且是道德的个体意义或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幼儿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幼儿在真实的情景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感性经验。幼儿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才能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时,不能仅停留在认知上,必须改变说服式教育,改变成人单向灌输式的德育,而应将经过筛选的,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德育准则和价值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或活动促进道德的发展。

  四、养成性道德启蒙

  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决非一暴十寒所能凑效。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五、协调性道德启蒙。

  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庭和社会也有不可能推卸的责任。要完成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必须处理好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应充分发挥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整体功能,构建以幼儿园道德启蒙教育为主体、家庭道德启蒙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启蒙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激励个体自强不息地突现理想的内在动力。自信心的强弱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有关,它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下会发生变化,因此有意识地加强培养是必要的。

  1、自信的幼儿是捧出来的。

  幼儿是非观念模糊,不会正确评价自己,只能通过成人的评价了解自己的情况,特别是父母、家人和教师对他的评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以激发幼儿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这样。幼儿就会自信地参与各项活动。

  2、自信的幼儿是锻炼出来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集体生活是锻炼幼儿的最好的时机,让每个幼儿在全园、年级或集体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可以满足和发展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所以的活动都应面向社会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对能力差幼儿更要多给予关注。要让每个幼儿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3、自信的幼儿是从一次次成功中走出来的。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对于幼儿来说则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母”。有过成功体验的幼儿才有自信的本钱。成功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自信,失败的实践活动则可能给幼儿失败的教训,幼儿更不敢在集体中有自信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的第一单独表现很重要。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有机会就让自己的孩子表现,好不好没关系,让他试一试就行了。其实,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我们让幼儿表现主要让他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失败对幼儿的影响是长远的,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可能就再也没有信心了。因此,我们可以对幼儿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

  全语言教育的理念是当代西方关于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种思潮。总体上讲“全语言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观,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对影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诸多因素的重新思考。它源于美国学院派的实验研究,其研究成果被许多教师运用到学校语言教学和课程的改革中,促进了教师语言教学理念的转变。

  全语言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非常宽泛,它吸引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杜威、哈利德等人的观点全语言教育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行为,语言要在真实使用的情境中发展,而不是靠在课堂中反复的练习。因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从儿童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而来的,而教科书和教师给予儿童的是第二层次的经验。教师是儿童学习的调节者。社会生活经验资源的提供者。

  哈利德认为,儿童只有在有意义的情境学习和使用语言,才能获得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他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过程,在使用语言的社会情境中赋予“语言”以意义是最重要的。他认为语言学习和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是统整在一起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