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4 22:15:23
幼儿园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特征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应从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点点滴滴做起。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像力和好奇心。想像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中。
听想画活动是一种促进幼儿创新意识发展的有效活动,它调动幼儿各感官,通过听、想、说、做、画,综合地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将此活动划分到美术这一分科教学,过分强调艺术的门类特点,表现出分解的倾向,这是不妥的。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活动后,认为不能将听想画简单地归属于哪门学科,而应是领域教学的整合。实际上,艺术是相通的,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综合教育是挖掘出音乐、美术、语言等艺术形式中存在的共同因素,并加以沟通、联系,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使幼儿的各种理解力达到高度的协调发展,听想画活动正是如此。
我曾经也接触过听想画的教学观摩活动,在常规下,教师都会将做为听想画的音乐,保留到进行教学时才让幼儿欣赏,待幼儿欣赏几遍后,便进行绘画制作。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着一个弊端。它不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幼儿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所表现内容局限性大,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组织听想画这种艺术活动,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喜欢参与活动,乐于通过画笔表现自己的感受呢?
我个人认为:
首先是选择音乐。
选择合适的音乐,是组织听想画活动的基础。音乐作为一种与儿童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其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能让儿童直接地体验到快乐,教师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来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发展具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教师选择听想画活动的音乐,应形象鲜明、节奏清晰、段落突出、内容丰富。听想画活动中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就是《动物狂欢节》,但如果将法国作曲家圣一桑的管旋乐《动物狂欢节》做为听想画活动的音乐,我认为十分不理想,在这段音乐中不能形成笨重、缓慢与欢快、活泼的鲜明对比,如果选择这样的音乐,幼儿不但不喜欢,而且在进行绘画创作时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整个画面的表现内容十分受限制。最后,我选定了音乐游戏《小鸟和大象》做为《动物狂欢节》听想画活动的音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做为听想画的音乐还有很多优秀的乐曲,如《大鞋和小鞋》、《青蛙合唱》等。
其次是感受音乐。
教师在选定音乐后,可以在活动的前几天,就播放给幼儿欣赏,教师不对幼儿作任何指导。只要求幼儿安安静静地倾听,感受音乐。幼儿在倾听数遍后,可以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领悟、理解后,教师进一步提出欣赏的要求:如何利用身体语言去表现音乐,幼儿通过与音乐的互动,对音乐产生更深的共鸣,然后,继续组织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表现的内容,通过提问、分享,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接着是环境布置。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我们应视环境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整个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位置。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世界,丰富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感知和探索的物质条件,教师要把能引起相关经验的各种环境因素组合起来,发挥环境的相关性。所以,我在组织听想画活动时,都会布置与内容相关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效,如:活动《动物狂欢节》,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动物园,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动态的不同动物,有模型、玩具、图片等,供幼儿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启发幼儿掌握不同动物的画法。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后,在绘画创作时当然是笔下生花,运用自如。又如:《大鞋和小鞋》,请幼儿从家中带来各式各样、花样款式不同的鞋子,并结合角色游戏“鞋子专卖店”的开展,幼儿展开了一系列有关鞋子的联想。因此,环境可以根据幼儿和教师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经常以新的面貌激励幼儿进行新的探索活动。幼儿的学习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中进行的,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利用和创设引导并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最后是提供各种材料,启发幼儿绘画创作。
在幼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后,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的材料,如:水彩笔、蜡笔、记号笔、颜料、画纸、色卡纸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整合自身的经验,通过自己的一种表现语言大胆创作,教师启发幼儿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看法画出来,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不管教师在组织何种教学活动,教师都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站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基点上,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