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5 19:19:33
2.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一般美术活动均以老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一个模式,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
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①创作前的讨论:
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
——例:“好朋友”这一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老师并不急于出示范例,而是请幼儿上来演示:谁会画人?教师则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人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便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孩子的个性。
②创作后的讨论:
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
——举例:活动结果让幼儿讨论:哪张画颜色搭配得好,为什么?怎样搭配会更好,这张画和其他画有不同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
③创作中的随机讨论:
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创作。如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幼儿构图呆板,所画图像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便随机选取二张作品(其中一张有前有后,一张为一个平面)组织幼儿随机讨论,哪张更好?你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地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象,使画面更丰满。
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使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创作潜能
1.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所处的环境,应召唤他向往某种事物,教给他某种东西。可见,教育环境中各种美的因素对幼儿都具有强烈的暗示和引导作用,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加深了美感体验,丰富了审美情感,净化了审美趣味,并从中更进一步激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俗话说:“环境育人”。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幼儿一旦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不由自主、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这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他们良好的环境及丰富的材料,以此来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创作兴趣。
2.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开发幼儿的创作潜能。
幼儿美术活动的多样化已成为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丰富美术活动的形式。一首儿歌、一段故事、一种有趣的表演等等,都可以吸引幼儿投身美术活动中去。如听音乐画,就是让幼儿听一段音乐然后用绘画的方式把音乐的内容表现出来的过程。在幼儿欣赏了舒伯特的《摇篮曲》后,首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音乐,然后根据音乐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颜色,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如有的幼儿用蓝色表现宁静的天空,大树的叶子轻轻地飘落,表现出宁静、安逸的场景。这一切都是通过一段音乐创造表现出来的,幼儿投身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同家长一起共同欣赏和重视幼儿的创作成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家长和教师认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学会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而成人的思维是抽象的,要想两者达成共识,成人必须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当成人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对于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和家长应学会与幼儿探讨,以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促使幼儿的潜能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用我们的这种品德去影响孩子,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人材作出我们的一份努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