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5 20:03:18
绘画教学习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孩子在绘画中,往往按照老师的范画去模仿,教师和家长也常常以画得和老师象不象作为好的评价标准,而幼儿自身的创造性呢?幼儿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也就是绘画时幼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常常被成人忽视了,认为只要幼儿能模仿得象就行了。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自身情感活动的发展和在绘画中的作用,这种情感活动有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它包括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理解,以及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表现欲望等,这是幼儿绘画过程中一种潜在的动力。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真的存在这个积极的情感吗?它的作用表现在哪里呢?
一、让我们来看看,孩子是怎样进行绘画的吧,他们真的愿意放弃玩具,而自愿选择绘画吗?
你瞧,听说自选活动开始了,有的孩子眼里立刻放出了光彩,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前,男孩子画了一辆辆坦克、一艘艘军航、各种的机器人,而女孩子呢?更多的是画娃娃、公园。有几个孩子一边画,一边叫你来看:“老师,你看,好不好啊。”嘴里问你“好不好”,神情却得意自信。画好后要交给老师了,噢,忽然想起还可以再添点什么,又跑回去画了,看到这种情景,不得不承认,孩子已完全沉浸在创作的兴趣中了,他们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并努力试尝最完善的表现方法,这就是孩子在绘画中积极情感的一种外露,这说明幼儿已有了要表现美的愿望及粗浅的鉴赏美的能力,有一种努力表现和希望得到肯定的积极情感,这与那种种不得不按老师的画去模仿的绘画相比,幼儿显然更轻松、更自在、更乐于接受,画起来也更投入、因为从一天始,幼儿就是自愿的,教师在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稍加启发、引导,幼儿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去大胆地表现,虽然避免不了孩子之间绘画水平所存在的差异,但每一幅画对这个孩子来说,它都是美的,都是宝贵的,因为他的画中表现了孩子内心的真实体验,就如同成人在欣赏画时,除了欣赏美的形象、丰富的色彩变化之外,还常要了解这幅画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作画意图等,它是包含在画面中作者内心情感的反映。对孩子来说,绘画活动也许更具有游戏性,更具随意性,但观察幼儿自发的绘画活动时,会发现幼儿在一个时期内,绘画的主题较稳定,经常要经过数次的绘画活动后才会换一个表现主题,主题的选择往往受班级教学活动、同伴的画、日常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如胡玮砾、开学时常画的是“变形金钢”,后一个阶段是各种轮船和飞机,现在这几天则常画“坦克”,不管主题受谁的影响,起码说明幼儿在某个阶段对某种事物有好感,特别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创作的欲望,幼儿在绘画中通过自由地、无拘无束的涂抹,勾线、尽情地联想、创作、表现出他眼中的大千世界,我们可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了解到他对事物的情感反映,有利于幼儿正确认识周围世界,分清美、丑、善、恶,提高自己的审美力。
二、幼儿感兴趣,想表现,对完成一幅画来说已有了一半的保证,另一半则是如何激发幼儿的思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达到完整的较好的绘画效果。
孩子是纯真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他们的想象力又是很奇特的,在孩子的笔下,天空、太阳、花草、树木等一切都充满了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如在听故事想象画“十个太阳”中,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了十个颜色,形状,光芒不同的太阳来,特别是第十个太阳,故事中说:“它把其他太阳的光都吸过来,变成了今天的太阳。”结果,有的幼儿画的就是常见的圆圆的红太阳,有的幼儿画得象向日葵,每个小格子里涂上一个太阳的颜色,有的幼儿干脆把九种颜色,每一种都涂上一遍,不是每种颜色都有了吗?结果成了一个说不出颜色的太阳,每个幼儿的想象不同,表现的结果也不同,又如在画“我的老师”时,有的幼儿把烫发的晏老师的头发,画得高高的,一卷一卷的,头发部位被明显地夸大了,朱老师成了个“大胖子”,而我呢,又瘦又长,三人的特征都被夸大了,可幼儿却认为自己画得很象,下课后,兴致勃勃地交流:这是谁,那是谁?还“自作聪明”地在我的画像下画上了钢琴、拐杖、滴水的手绢,表示秦(琴)老师(湿),这种夸张在幼儿的画中是常有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看得最仔细、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画得较大,这也是一种创造,因为没人要求他这样画,而是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理解、想象、创作。在这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态度是热情的、情感是积极的,否则,他们不会挖空心思地表现与众不同的“太阳”,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以画代字。由此可以看出,积极的情感是激发丰富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内在因素。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