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5 21:19:44
根据表1显示出幼儿利他行为类型的特点如下:
1、助人行为在小中、大班的发生比例都较高,分别占15.6%,31.2%,40.3%,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我认为这是因为助人行为与幼儿自身利益无明显冲突,反而能使幼儿获得自身能力的肯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因而幼儿乐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也正如此,使得幼儿有时为了表现而不考虑对方的真正需要,最终导致争执事件的发生。这样的现象在小班较多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步学会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考虑被帮助者的真正需要。
2、谦让行为在所有利他行为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比例分别为22.2%,28.1%,34.1%。随年龄增长略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
观察中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谦让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中大班幼儿的谦让出现了协商。我认为这与中班幼儿已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在一次观察中,两人为谁先看一本《奥特曼》的书而争执起来,陈昊天说“我先看,是我先拿到的。”章一凡说“这本书是我的,我要先看!”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大家听到争吵声围了过来,有的说“别吵啦!你们可以一起看嘛!”有的说“石头、剪子、布,赢的人先看,输的人后看”。“好吧!那就‘石头、剪子、布’”章一凡说着伸出了小手,“石头、剪子、布”很快,两人决出了胜负,看起书来。
3、幼儿期分享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分别占55.6%,26.6%,13.4%,小班幼儿较多表现为互换物品,互赠零食。有时甚至以同伴的玩具是否好玩为标准,做出互换的决定。这表明小班幼儿在行为上还未脱离“自我”这个中心,其动机水平较低,而中班的分享行为发生率仅占了26.6%,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本班要求幼儿自带玩具,年龄越大自带玩具的人越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享行为的产生,
观察过程中,还发现幼儿对物品喜爱程度会影响到分享行为的发生。幼儿对感兴趣的物品,在“新鲜”阶段,较少做出分享或分享时间较短,反之,则较多做出分享。
4、仗义在幼儿期也有表现,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这是因为幼儿的道德认识不断的在发展,对行为的判断能力增强,于是表现出仗义行为增多。但总的看来,仗义行为发生率都不高。
5、抚慰在本次观察中发生比例较仗义略高一些。但许多幼儿不太懂得如何去抚慰他人,在造成同伴痛苦后,出于害怕成人谴责或内疚等原因才表现出抚慰行为。
6、利他行为的发生频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但并非所有利他行为都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如抚慰和分享行为就没出现这一趋势,这与亚罗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二〉幼儿利他行为在某些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它涉及到利他者和受利者两方面,那么利他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受利者又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
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男女幼儿利他行为次数表(%)
年龄
小班
中班
大班
性质
主动
被动
主动
被动
主动
被动
次数
15
23
22
30
34
46
百分比
39.5
60.5
42.3
57.7
42.5
57.5
X2
均不显著
表(2)显示,各年龄段男女幼儿的利他行为发生次数不存在性别差异。
表(3)受利者性别情况表(%)
受利者
性别
同性
异性
次数
%
次数
%
小班
23
26.1
18
64.3
中班
65
73.9
10
35.7
X2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