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社会培养论文 > 正文

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幼儿的亲他性心理(2)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5 21:21:18

说两句

  2、运用情境训练,教给幼儿基本的交往技巧

  幼儿有强烈的交往愿望,没有基本的交往技巧,容易导致交往失败而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产生不愉快的体验,所以,对孩子的交往技巧进行培训是不可忽视的。

  一般来说,人际交往是传送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交往的质量依赖于双方的语言表达技巧、表情动作技巧以及倾听、理解对方、与对方共情的技巧。对于幼儿而言,帮助他们学会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倾听理解对方是基本的教育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做到:

  习惯说“你好”“阿姨早”等礼貌语言;

  学会安慰别人,“你还疼吗?”“别着急,你妈妈会来接你的!”

  学会表达对他人的赞赏,会说“你真聪明,你的画画太美了”;

  学会请求,会说“请你、我可不可以、好吗、能再说一遍吗”等请求语;

  学会拒绝、怀疑、反驳,恰到好处地说“我不想、不对吧、好象是、不是这样的”等语言;

  学会微笑着注视对方说话或听别人说话;理解别人的意思以点头或用其他方式表示。

  但要注意避免成人化的技巧训练,坚持儿童化的训练原则。

  3、为幼儿树立同伴榜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同伴的依赖增加,同伴行为对他们的影响力也相应增大。幼儿羡慕同伴的成功,羡慕同伴的良好行为方式,因而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习模仿,争取得到别人的赞赏和羡慕。不过,有的家长持有这样的观点:害羞的孩子一定要跟活泼的孩子在一起玩,不能与文静的孩子一起玩。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固然一般情况下,活泼的孩子良好的个性可能会带动、感染害羞孩子的情绪,为害羞孩子所模仿;但另一种可能性,大家通常很少考虑到:如果不给活泼的孩子下达“帮助对方”的任务,“风头”很可能完全被活泼的孩子抢去,致使害羞的孩子得不到任何表现的机会,结果达不到预想的目的。也许,跟文静的孩子在一起玩,起步差不多,更容易协调。所以,关键的是让孩子知道同龄伙伴的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的,怎样与伙伴友好共处的问题,而不是简单选择交往对象的问题。

  (三)家园并重

  从认识上来说,幼儿园教育对幼儿亲社会心理的养成还是比较重视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落实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弊端。比如相关课程内容狭窄、主题活动简单化阶段化、教师日常管理中缺乏与孩子的亲切交流(放学后,让没被接走的孩子静坐是普遍现象),如此等等,都应该加以改革。真正为幼儿的成长创设生动活泼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师-师互动的交往氛围。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方式很多,在此,本文不一一列举,只提出两个原则:①教师-家长互访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谈话,发表意见和看法。②做父母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3]。

  三、关注幼儿的内部因素

  首先,激发幼儿产生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幼儿的心智可塑性强,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多用鼓励的语言,多用奖励表扬的方法;少用打击他积极性、压抑他心情的语言,他们的交往积极热情是比较容易调动起来的。另外,注意运用正向暗示的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比如语言直接表述:“爸爸知道津红想跟小朋友玩”“津红会说得很清楚”;用行动和表情表述:当知晓幼儿想出去与小朋友玩时,父母微笑着点点头,表示鼓励;还有态度表述、诱导性提问等方法,不一一举例。

  其次,引导孩子体验成功交往的愉快

  可以说,幼儿对成功交往产生的愉快的体验,是促使他继续产生类似行为的强化物。“强化与随反应即来的结果有关,主体对反应产生满意的结果,就产生正强化;不能满足需要或引起痛苦的反应,则是一种负强化,会使有关的行为减弱。”“应让他们在良好行为与满意的结果之间建立联系。”[4]所以,我们应该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许。

  同时引导孩子说出在与别人打交道后的情绪体验,并与孩子产生共情和同感;进一步引导孩子回顾交往的过程,重新把体验过的快乐情绪表现出来,将起到奇妙的强化效果。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受欢迎的人!

  主要参考文献:

  1、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刘杭玲译赏志伟校·《掌握孩子的心理》·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版

  3、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陈鹤琴著·《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徐云主编·《儿童早期教育与训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272页

  [2]刘杭玲译赏志伟校·《掌握孩子的心理》·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版·第82页

  [3]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3页

  [4]刘杭玲译赏志伟校·《掌握孩子的心理》·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2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