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 海淀区幼儿园 > 清华大学幼儿园 > 正文

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来源:清华大学幼儿园 作者:杨瑞请 李香月 2009-07-08 11:15:18

说两句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体现在幼儿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方向上。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幼儿的独特性中蕴含着他独特的成长方式和生长点。教育只有切实地关注到个体,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纲要》中“尊重热爱幼儿”的教育原则;教育只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正视差异、关注每一个个体,是实现科学教育的前提,同样也是家长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作为清华附属幼儿园,面对特殊的高知家长群体,关注个体、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这同样也是我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近年来,我园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她们在继承我园爱孩子、爱事业的良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进一步实现专业成长的强烈愿望和需求。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关注每一个个体,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无论是在认识层面上还是在教育操作层面上,都有待提高和研究。

  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关注每一个个体,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学习、贯彻《纲要》的重要切入点。

  一、从观念入手,关注并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1.教师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并接纳每一个幼儿

  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长而某些方面显得滞后。怎样理解和看待幼儿之间的这种差异呢?用统一的一个标准衡量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直接导致的可能就是教育实施上的不公平,即个别不被接纳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缺乏应有的爱与尊重,缺失应有的发展机会与空间。我们要切实地做到尊重、热爱幼儿,满足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使每个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信,前提是我们对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在对《纲要》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了使我们的教师形成更加深刻切身的感受,我们也曾进行过这样的尝试:让教师挑出班上最让她头疼的一个孩子,写出这个孩子至少五个优点或长处。写完后,有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不能简单片面地评价某个孩子,没想到我曾认为毫无是处的孩子竟然也有这么多的可爱和可取之处。”“走进童心世界”、“师德研讨会”等生动活泼的系列研讨、交流活动,使我们全园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幼儿园里没有笨孩子,他们都是各具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幼苗”。教师们对“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有的教师在一次“谈体会”中表达道:“只有懂得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我们才能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靠近孩子,让我们更加包容孩子、尊重孩子。在老师这样的包容与尊重中,每个孩子才能获得成功与自信的空间。”

  2.教师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从差异中寻求教育依据和切入点,树立“因材施教观”

  幼儿个体差异是其在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方向上存在的不同,这就意味着幼儿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其发展需求、学习倾向与方式上都会存在差异,这样的差异为我们实施适宜的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分析我们的实践过程,存在着忽视幼儿的差异,实施统一标准化的“一刀切”教育的问题。通过对《纲要》的深入学习,我们意识到:只有正视幼儿差异,善待幼儿差异,根据幼儿的差异,设计并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生动活泼及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我们形成了“因材施教观”,注重从差异中寻求教育依据和切入点。

  二、改革以往课程组织方式,在课程实施中为不同幼儿搭建适合其主动发展和成长的广阔空间

  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及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有了深刻的认同。并且,认识到这些思想和原则,能有效地支持我们在实践中,将“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落到实处。为贯彻以上思想,我们重新审视原有的课程组织方式,在认真学习《纲要》的前提下,在深入分析分科教学、主题教学、方案教学等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课程组织方式。

  首先,改革以往过于注重教师预定计划,而忽视关注并尊重幼儿实际兴趣、需要的情况,课程中纳入“生成”的概念和做法,主题内容由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教师的计划性和根据幼儿兴趣生成活动的灵活性同时兼顾。这样的课程实施过程在原有基础上,教师更加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更加强调为每一个幼儿创设宽松、平等、鼓励的环境。

  其次,在课程组织形式上,改革以往过于注重集体教育教学的情况,在指导幼儿进行“小组学习”、“个体学习”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鼓励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步骤和速度以及方式进行学习、探索和实践,促进其宽松、和谐、并富有个性的发展。

  再其次,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扩充课程的内涵,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在一日各环节中关注幼儿的发展状况及需求,进行随机的教育引导,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关注到更多的幼儿,让更多的幼儿获得教师积极有效的教育支持扩充了空间。

  三、针对个体幼儿,在以往随机性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实践个体教育案例,积极探索教育关注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针对个体幼儿,以往更多的是随机的一般性常规工作,主要以单篇的观察记录的形式,多是零散的关注与指导。对此,教师们提出了质疑:幼儿的很多习惯、态度以及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对幼儿只是随机和短期的关注与教育,不利于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面对教师们的质疑,我们在深入学习《纲要》的基础上,确定出新的实践方式——个体教育案例。个体教育案例,是指针对具有特殊性的幼儿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长期或多次跟踪与观察,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系列性教育策略,实现该个体幼儿在多方面或某个方面获得有效的进步和发展。个体教育案例中蕴含着两个转变:使以往教师短期的和间断的观察分析转变为长期的和连续性的观察分析;使以往教师随机的观察行为转变为更有计划和目的的观察行为。其操作方法主要如下:

  ●针对个体幼儿,首先观察了解其特点(包括其优势领域是什么,弱势领域是什么),从而确定最佳教育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因材施教方案。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首先肯定幼儿的优势领域,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鼓励幼儿在优势领域中更加大胆表现和创新,使幼儿形成自信等良好个性品质,提高幼儿在优势领域中的创造兴趣和能力。

  ●促使幼儿优势领域的特点与意志品质向弱势及其他领域迁移。要有效实现这一迁移,需要教师给予两方面的援助: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援助,即不断鼓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使幼儿敢于面对和挑战其弱势领域的活动;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给予物质上的援助,即在幼儿喜欢从事的活动中渗透幼儿从事弱势领域活动的材料,引发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从事弱势领域活动(幼儿当时从事弱势领域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弱势领域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弱势领域能力的目的。

  ●不断观察与引导幼儿,促使幼儿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为有效实现以上操作,我们就如何进行个体教育案例记录分析进行了深入研讨,最终形成如下做法:对教师们以往写的每周两篇教育笔记进行调整,鼓励教师其中一篇记录成个体教育案例;教师对某个幼儿进行个案观察记录的时间长短因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状况而异;记录中应有该幼儿与教师互动过程的真实客观的描述,必要时要交代观察背景;分析中不仅要有在教育实践后的反思,而且要有反思后的新教育措施的确定。

  在实践个体教育案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师们对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普遍感到困惑的实际情况,开始实践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积极探索幼儿心理健康呵护策略和方法。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具有的特点和需要,并结合我们在个体教育案例操作中实际存在的生长点,我园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主要围绕:教师对个体幼儿特定心理行为、现象的客观记录和描述,教师对该幼儿特定心理行为、现象做出的分析,面对该幼儿特定心理行为、现象教师所运用的策略,教师反思,家园共育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实践和总结。

  近四年的个体教育案例探索、实践过程,使我们切身地感受到:在教育中要将“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的思想落实到实处,必须注意贯彻几个原则:观察为先的原则—针对个体幼儿,首先观察了解其特点,从而确定最佳教育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因材施教方案;循序渐进的原则—面对幼儿制定的教育目标要由浅入深,教育策略的落实进程注意循序渐进;个性化原则—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允许、接纳并鼓励幼儿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观念、兴趣、学习方式、表达方式;渗透与迁移性原则—教师通过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与积极的支持,促使幼儿实现其优势领域的特点与意志品质向弱势领域迁移。

  四、在以往家园沟通方式的基础上,创建“家园联系卡”,家园携手共同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面对幼儿,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配合。教育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提高了对家园共育方式的要求。积极构建适宜的家园沟通方式,是我们推进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这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实效。分析以往家园沟通方式,我们主要以随机的口头交流为主,辅以一般性的常规工作,如:家长会、家长讲座等。随机的口头交流,它面对有相关需要的个别幼儿家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但缺乏的是计划性,难以保证沟通对象的全面性与沟通内容的深入性,无法完全满足更多家长对家教指导的需求。家长会以及家长讲座等形式的家园沟通,具有“一对多”的特点,指导与沟通的内容以共性问题为主,不具有针对性,并且其交流沟通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创立“家园联系卡”。“家园联系卡”包括:“您孩子的近期情况介绍”、“教育建议”、“家长反馈”三部分内容。它是教师根据个体幼儿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其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给予家长具体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建议的载体。借助“家园联系卡”,每班教师每学期与班上每一个幼儿家庭至少进行两次深入、具体的互动。“家园联系卡”的运用,较好地改善了以往家园沟通和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家园携手共同关注个体差异,教育面向每一个幼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在个体教育案例以及“家园联系卡”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探索能更有效地关注每一个幼儿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在个体教育案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新的困惑和生长点。教师们的困惑是:由于教师的时间和观察数量的限制,个体教育案例不能很好地体现幼儿在主题课程中的全面发展,所涉及到的内容及方法仍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对于“家园联系卡”我们也意识到了不足,如所涉及到的家园沟通内容不够全面和广泛等。我们通过总结三年多的实践经验和困惑,在全面分析教师和家长在引导幼儿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的基础上,认识到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推行幼儿成长档案的思路。我园的主要做法是:幼儿成长档案全面记录每个幼儿在家、在园的成长动态,以我园园本网络式主题活动课程为探索,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关注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围绕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学习、生活和游戏表现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2004年,我园确立8个实验班对幼儿成长档案进行重点探索。历经3年的实践、总结和多次修订,我园幼儿成长档案逐渐完善,于2007年9月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推广。它成为我园深入贯彻《纲要》,切实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有效载体。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