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师大幼儿园 作者:国秀华 2009-07-08 15:38:50
二、借鉴优秀案例,促进教师对比反思
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是教改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学习经典案例,如同在观念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教师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与理解。对落实新观念的形式与方法有了现实的感受与具体的借鉴。
1、学习国外同行的经典案例
在教改刚刚起步之时,新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模式在人们脑海里还是一个空白,“什么是幼儿的自主学习”“什么是师生共件建课程”等难以理解,教师渴望一个能看的见摸得着的“样子”,帮助大家来理解新观念,而我们还不曾有这样的案例借鉴给大家,因此,借助国外同行的经典案例,帮助我们的教师来理解新的教育观是十分必要而有效。
例如,通过学习瑞吉欧活动案例“人群”,大家明白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怎样做就是尊重儿童的兴趣、跟随儿童的需要,怎样做就是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儿童表现出的创造潜能令我们惊叹不已,从而使大家初步理解了“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的观点,进而更深刻的理解了《纲要》中所提出的“尊重幼儿,就要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自主的活动中得以充分的表现出来。”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学习与分析,教师不仅找到了具体可行的方法,而且产生了尝试、探索的愿望与实践自信,大家以自觉自主的态度进入了实践阶段。
2、学习园内教师的优秀案例
如果说学习国外同行的经典案例具有启发性,而学习同伴的经典案例则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伴随研究的开展,一些爱学习、肯钻研,悟性好的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尝试着打破分科教学,大胆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他们改变单一的集体教学,初步学习运用以小组、个别为主的教育形式,将计划教育与生成教育有机的整合,将“沉住气等一等,看看孩子是怎样学习的”与教师适时的引导与帮助相结合。经过反复探索与实践,教师从孩子们那从未有过的大胆的而充满创意的表现,深深感悟到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只管按计划教学而无视孩子需要的方法,真是太限制幼儿的发展。
认识上的提高,使教师的实践更加主动与自觉,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了我园最初的优秀案例。如早在2000年春天全托混龄班的“小蝌蚪找妈妈”,婴班的“好玩的汽车”,就较充分的体现了《规程》中所提出的“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实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师生共建课程等。该案例能够帮助教师们解决“探究主题活动怎么搞”,“它是什么样子”,“全托混龄班、婴班能搞探究式主题活动吗”等许多困惑。于是,我们就以此案例为样板,在全园大会让该教师进行详细介绍,并给以全面的分析与点评,以引领和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思考、理解新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具有的综合性,自主性,活动性、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以及树立“我们”都能开展探究性主题案例的自信心。榜样的作用总是无穷的,同伴的成果具有极大的激励与鼓励作用。至此,一个全园性的人人踊跃参与的探究主题教育的研究全面展开。
三、剖析案例,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成长
伴随研究的深入,每学期每位教师都写了自己的案例。如何面对几十本、上百本案例,是束之高阁,还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我们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充分利用每个人的案例,通过个体、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学习、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在整理、反思自己的案例中成长
教师整理案例的过程中,就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理论,检验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教育能力的过程,是总结自己教育上的进步,分析自己教育中的不足的过程,是记录自己教育中的困惑,发现教育失误与遗憾的过程,也是寻找正确教育行为的过程。如青年教师杨微在案例中的反思中这样说道“当我看到张中翰又往花里浇一满杯水时,我真的想走过去拦住他,但我还是控制住自己,因为我知道,当我直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时候,孩子就会失去一个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寻找答案的机会,所以,我要学着把机会还给孩子。”这是教师在客观分析自己从直接告知答案的灌输式教育,向给予幼儿自主探索教育方式转变的心理过程,经过冷静的分析判断,获得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整理案例过程中通过反思,自我强化正确儿童观、教育观,教育行为。
2、在学习、比较、反思同伴的案例中成长
随着研究的深入,每学期都有十几本优秀案例产生,全体教师都要传阅学习,阅读学习他人成功案例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新的教育观念及教育理论评析他人教育行为从中获得收获的过程。也是借助观察评析他人的教育行为来分析、比较、判断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性过程,更是直接获得好经验好方法的过程。
(1)开阔了思路,打开了眼界
学习同伴的经验,让教师们受益匪浅。教师说“使我知道怎样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育主题了”原来贴近孩子生活的教育是这样的丰富,孩子带来的一个标本、外宾送的一本书,一次沙尘瀑,一个塑料袋等都能引发一个主题教育,其实,教育契机到处都有,关键是教师是否能及时发现判断并能将它提取出来,转变成有效的教育过程。教师说,“探究式主题教育原来是可以多角度多形式,有主题教育、个案教育、集体教育,角区活动指导系列;可以是综合性主题教育,也可以是学科性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有大有小,过程有长有短,有集体、有小组还有个体活动等。通过学习案例打开了教师的眼界,这对教师自主的开展探究性主题教育有着巨大的帮助。
(2)发现问题,找到差距
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有的教师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教师在教育前都能很好的了解儿童的原有经验。所以,教育都很成功。而自己“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活动有时孩子很喜欢有时不喜欢,今后应该改进”(张冉)。有的教师还发现案例充分表现了教师“善于观察并提升幼儿的经验”,“尊重幼儿并考虑与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还有的教师发现,与优秀案例相比“自己的记录过于详尽,没有提出炼精华,而有的重要内容又忽略了详细的说明。写作风格单一死板,可读性差等。
(3)获得方法,明确方向
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教师解决了自己的困惑问题,如“怎样表现原有计划与实施教育过程不一至的问题”,如“将自己的计划放在活动实录的前面,使教师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做了那些教育调整,以便教师更好的反思,这个方法较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杨曦)。
3、在集体交流、共同反思中成长
五年来的每个学期开始,我们都要开展全园性的案例交流或以年级为单位的交流学习案例的体会。它对促进教师的共同思考与反思有着独特的作用。既强化了自己原有的认识,也扩展了他人的认识。特别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小组交流,不仅人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想与认识,大家还可以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如,“怎样筛选有价值的教育主题”,“怎样做孩子学习的支持者”,“怎样延伸主题教育”等,并且在优秀案例中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不仅使每一位教师拓宽了认识的角度,还提高了认识的深度,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有利于共同的发展与提高,真正形成了一个研究的共同体。
四、以有效的管理方式,引领案例学习不断深入
为实现案例研究对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转变的有效性,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管理者,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认真审阅每一本案例,给予细致的分析与评价
请教师整理案例,为的是帮助教师记录下自己的教育过程,总结教育经验,上交案例为的是管理者深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育现状,以此为依据给教师以指导与帮助。因此,认真阅读每一本案例,是管理者的一种责任;综合分析与评价大家的进步与问题以引领队伍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管理者的一种任务;也是对教师辛勤的付出的尊重。五年来,每学期我们认真阅读几十本乃至上百本教师案例,逐一写上我们的建议与意见,并以综合分析成绩与问题、小组传阅案例交流讨论、个人案例逐一反馈意见等方式进行小结,此举措,有力促进了教师深入的思考,使案例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2、运用三结合的方式引领教师相互学习促进反思与提高
这三种方式分别是:(1)教师在全园大会介绍案例与管理者分析点评相结合。教师的优秀案例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介绍,管理这给予分析点评,主要是给大家一种思路和启发。(2)案例介绍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不同需求,有重点地介绍不同的案例。(3)传阅学习与年级交流、文字表述相结合。优秀的案例越来越多,不可能都在一个会上介绍学习。因此,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传阅学习能使每位教师都详细地学习每一本案例,年级组再进行交流,之后每位教师将学习体会写下来,促进了教师的深入思考。这几种方式相互补充,有效促进了教师们相互的学习、促进。
3、发挥评价激励的引导作用,保正研究的深入发展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的作用,激励作用,有利于推动教改的不断深入,因此,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以适宜的评价作手段,引导研究的不断深入。
(1)不同阶段,不同评价
首先我们制定了适宜教师原有水平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在尊重教师原有水平基础上的评价导向。1999年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倡导大家要突破以计划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向以关注孩子的需要为基础的教育,并且要以案例的方式记录教育过程。其评价标准是,谁敢于突破旧框框进行尝试,谁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伴随着教师的进步,我们对案例的评价也有了新的要求,要从选题来源、教育目标的适宜性、教育过程的师生互动、及教育反思的程度四个方面来评定,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不同水平,不同要求
首先,从质量上看,对案例中较充分的表现出了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给以充分的肯定。其次,从态度上看,对于努力完成规定要求甚至超越要求多教案例的。但是质量并不突出的,我们就充分肯定其认真的态度,有了认真的态度就会有进步与成功。第三、从教师合作的角度上看,对于案例质量虽不突出,但是班级成员合作完成教育案例好的,就表扬班组合作好,有了合作的精神就会共同进步。对不同水平的教师给予不同的评价与激励,使人人都有成功感,有自信开展更深入的案例研究工作。
几年来,我们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反思、创新。我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八种能力有所增强:1、观察发现儿童兴趣与需要的意识与能力;2、判断筛选有价值的教育主题的能力;3、动态设计与随即生成课程的能力;4、将主题教育与活动区活动结合的能力;5、适时适度的支持与帮助幼儿需要的能力;6、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学习方式组织幼儿学习的能力;7、善于自我分析与反思的能力;8、收集资料整理案例的能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