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师大幼儿园 作者:史燕涛 2009-07-08 15:45:41
(一)从正确的方法开始学习
孩子是在活动中学习的,他们对活动有强烈的需求,但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或只要是活动就能满足。应该说孩子都喜欢做有目的的活动,在最初的活动中,他们只是发展其随意肌,以获得按自己的意识而活动的肌肉控制能力。从反复不停的活动中,肌肉的动作便顺着智能的发展寻求持续进行的活动。于是他会把东西分们别类、集合、排列、比较大小或是一对一地对应,逐渐从无意识的肌肉运动走向正确。
正确性是激发孩子兴趣的所在,坚持正确的活动不仅不会减弱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反而会形成持续努力的动力,会引发孩子做得更完美的自发性行为。正确的行为说起来较为复杂、正式,实际上它渗透在孩子生活的点滴之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
把鞋子放入鞋柜的动作是:把两只鞋对齐、拿稳,放到柜子里,鞋尖放到柜底,确认鞋跟有没有靠拢。
搬运物品:双手拿着托盘两边的中央,拇指与另外的四指要握稳了才抬起搬运。
这些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做的事情,都能以正确的方法去工作,便能引发孩子不断活动的兴趣,就会形成孩子们有序生活、积极有规则的自发性的行为。这也是在有准备的教室环境中没有大段的说教,就能让孩子保持有序的活动状态的原因之一。
(二)方法的一贯性
靠耳濡目染、坚持一贯形成的习惯保持得最长久。在有准备的教室中,方法的一贯性也是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包括活动方法的一贯性和不同施教者指导的一贯性。
在进行一项工作的展示时,教师往往会遵循以下的方法:
1.真实地做给孩子看
孩子的学习往往先从动作的模仿开始,教师实际的操作可以让孩子将具体的表象印在头脑中,儿童在具体操作中,会根据头脑中的印象活动,并反复操作,直至将具体的形象抽象成某一概念收集起来,再投入新的活动。故而,教师切实地操作给孩子们看是十分必要的。在我们的教室中随处都有这样的例子,给孩子讲三遍不如真实地做一遍。
2.将注意力集中于单一项
在示范活动方法或使用方法时,应排除其他不必要的因素,如多余的装饰、缠在一起的概念等,把注意力集中于单一项,则有助于儿童的吸收与掌握。
3.分解动作与掌握次序
每一次的展示活动,教师都要分析这一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根据发展的目标将此活动内容仔细分解,正确示范,提示每一个动作,按正确的顺序完成操作。
4.正确地实施,缓慢地进行
教师展示活动的目的,就是刺激儿童原本就有的追求完美的倾向,所以正确性非常重要。要想做得正确,必须能沉着地进行。放慢操作的速度,使展示的动作正确地实施,缓慢地进行,使孩子能看得清楚、记忆正确。
5.有意识地进行
是否有意识地活动,从表面上看并无多大的区别,但从实质上分析,有意识的动作带有反思的因素,可以突出活动的重点。
此五项教师展示时遵循的方法,贯穿于教师指导儿童活动的全过程,在此环境中不同的施教者都保持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并指导孩子们也依循正确的方法坚持一贯的活动,因此而形成了连贯一致的教育环境。
(三)教材的阶段性和连贯性
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教材是有一定的系统性的,它满足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阶段发展和连贯发展的需求。以日常生活教材为例,刚刚能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手脚的孩子都会做丢、塞、撕、揭的动作,一段时间里他们会拿一样物品捡起来又丢下,捡起来又丢下;或是看见一个洞就不断地往里面塞东西,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在初期阶段,儿童就以单一的活动为满足,当此动作成熟后,他们又会朝向一个新的目标。丢、塞的动作发展为穿、缝的工作,撕的动作发展为剪的工作,揭的动作发展为粘贴的工作,从而以这些动作为基础,逐渐向创造性活动发展下去,连续性地提高教材层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需求,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设有适宜其学习的生活练习、益智、语言、数学、科学、建构、美劳、角色扮演等区域,这些区域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需要而设置,区域中的活动材料—-适宜其学习的教具,也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而连贯地设置,并应根据孩子们学习和掌握的情况而变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准备的环境能够积极地影响儿童,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依照一定的成长规律逐渐发展起来的,有一个适宜儿童发展的有序环境但放任不管、任凭其自由发展,就算教材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连贯性也不能出现发展性的活动。所以,在适宜儿童成长的环境中帮助儿童学习独立、形成健全人格、协助其生命花朵绽放的过程,是通过有准备的环境、引导儿童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活动,并坚持一贯地有序指导与活动等几方面的协调、整合而进行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