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8 21:30:25
作文是学生的必修必考内容,写作文是多数孩子比较挠头的事情。好多人反映自己孩子没有想象力,不能按照要求构造相应情景,说几句话就没词了,卡壳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观察生活、积淀素材的生活因素,又有听说读写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因素。为了帮助幼儿家长预防孩子可能出现的作文难、难作文现象,本文拟就幼儿期预埋作文能力作以表述,并以此就教于幼教同仁和广大家长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生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会写常用的应用文”。这就是说让学生用记叙文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生活,表明自己的认识。我们预埋作文能力就说叙述方面的能力吧。
形式的问题。语言就是外壳,是内隐心理活动的显在表现形式。单纯作为形式,作文的语言应该是规范标准的书面语。瓶颈有两个:方言的问题、口语的问题。孩子有自己生活的方言环境,学说普通话的语音可以很快做到,但孩子掌握普通话的语汇并熟练运用能力却并非那么容易做到。方言有自己的强旺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力不是普通话所能比拟的。我们学前阶段的孩子口语的应用与表达,比之书面语应用不知要多出多少倍!所以形式的问题是预埋作文能力的第一个障碍。我要提请注意两个转变:方言向普通话的转变、口语向书面语的转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简单!方言向普通话的转变要求我们创建一个普通话的环境,在生活中坚持说普通话,提高孩子说普通话的意识和水平。口语向书面语转变要求我们多提供一些机会,比如表演儿童剧、讲故事等等,给孩子使用书面语的良好经验。
内容的问题。记叙文就是要说生活,内容的问题就是生活的问题。孩子要观察、要思考、要探索,幼儿父母老师们支持就是了。生活环境范围的缩小、兄弟姊妹角色的缺失、媒体作用的无处不在,导致孩子第一手的感知觉经验相对贫乏,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适应就像带着手套、穿着皮靴一样。其实现在的孩子很可怜。我们要做的是多带孩子到自然中去、多带孩子到朋友中去,少把孩子圈在家里、少把电子媒介当保姆、少把孩子当“小大人”,给孩子真正的生活。这一点,只要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怎么过的就能做到的。
个性的问题。作文跟个性有关系吗?风马牛不相及呀?不是的。我查阅了许多作文方面的资料,多是说经验如何、训练怎样、知识作用等等,恰恰忽视了一点——学生是能动的人。因此对于学前期的孩子而言,在个性方面,我认为至少有两点应该做好:一是要培养孩子敢说、想说的习惯,多鼓励多欣赏,不要让表达成为一种负担;二是要让孩子有自己的声音,不要压抑孩子。前者是明确的,不必多说。我来重点说一下“孩子自己的声音”。凭良心讲,我们做父母的都会不同程度地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孩子为了不失去父母的爱学会了顺从。我们给孩子这种压抑,孩子要适应就只能自我抑制,之后委靡不振、活力衰退失去“自己的声音”。这个是长期的关乎孩子一生的大事。试想孩子写作文用的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语词、别人的思维,能写出好的作文吗?能活出自己吗?我们要做的是:解释孩子的行为、感觉、感情,努力倾听孩子的声音。做到了这一点,就不单是预埋了作文能力,还埋下了一颗有活力、有主见、健康仁爱的个性种子。
我撰写本文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吸引大家思考孩子的生活状况、考问父母对孩子内心声音的关注程度。希望能对大家、对孩子有好处。
参考书目: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艾丽丝-米勒《儿童的一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