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正文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3 22:41:06

说两句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欣赏活动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要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有力手段,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以下做法可供教师借鉴。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宽松的环境是幼儿敢于求新求异的前提。宽松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可以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创设宽松的环境,是指教师不把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强加于幼儿,而是要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感受和理解,用讨论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

  美术欣赏不存在完全正确的答案,对于同一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有的幼儿感觉到“很暖和…‘很漂亮”,有的幼儿却感到“很冷…‘很害怕…‘这个里面黑黑的,很有可能会有蛇”等。个体差异使得幼儿有完全不同的体验,教师要有区别地对待。幼儿只有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会有大胆求异的可能。如果幼儿担心被笑话或被指责而有所顾忌,缺乏自信心,便不敢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更谈不上进入想象的世界了。

  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写实的美术作品,人们对其内容和情感表现倾向的认识大致相同。如果有个别幼儿的认识完全偏离,教师可以采取让幼儿讨论的方式,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对认识存在偏离的幼儿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说:“其他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感觉,和他的一样吗?”促发幼儿进行讨论,逐步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对话法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互相交流”。由于幼儿欣赏经验的缺乏,需要教师做好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中介,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其中,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只要运用得当,提开放性的问题就能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在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对象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像什么”等,能促使幼儿产生想象的需要和动机,并激发幼儿去搜索大脑中的表象,选择已有的形象组成新的形象。特别是在欣赏西方抽象作品时,幼儿面对高度抽象的图像和线条,在教师问题的激发下可以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再借助想象将这些图像和线条与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在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时,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把抽象的图形想象成了“一个保龄球。”“只有一只眼睛,一只脚,像个妖怪。…‘可能是一个人.手伸到袖子里去了。”教师接着提问“他们在哪里…‘在做什么”,促使幼儿在注意主要形象的基础上,展开有情节的想象。幼儿的回答如下:“在玩耍。…‘在射老虎。…‘黑色的地方是水,人玩累了就在水里洗脚。在沙滩上有个人站着+他的手放在沙滩后面藏起来了,我们看不见,他的一只脚在沙滩前面。”由此可见,幼儿把画面的主要物体与背景联系起来,丰富了想象的内容。

  三、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

  幼儿欣赏美术作品,首先是对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认识。但这远远不够,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透过内容,认识作品中的点、线、形、色等形式要素。教师引导幼儿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如引发幼儿认识并分析欣赏对象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由什么线条表现的…‘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等,分析作品表现形式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仍以幼儿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为例,当幼儿看到“保龄球”说“好像是个人”,教师就提示“我们来看看这一小块的红色”,引起幼儿对画面中不同色块的注意,幼儿说红色“像小鸟的弯嘴巴…‘像花…‘像火…‘像月亮…‘像小鸟尾巴”等。为了让幼儿理解画家是如何把“人”和“小鸟”画得这样与众不同,教师提示幼儿仔细观察画里的人和小鸟,看它们与我们平时看见的人和小鸟有什么不一样,画家用了什么线条和形状使它们看起来和平时不一样。

  教师启发幼儿注意作品的点、线、形和色的运用,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总结作品是怎么变形的,这对幼儿的学习来说是一种提升,它有利于幼儿学会在创作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更新颖的东西。

  四、创造多通道感知的条件

  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要感知作品的内容、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要素,也要感知这些要素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在欣赏活动中,运用视觉、听觉、身体动作等多种通道,能够使幼儿进行“拟人”和“移情”,并容易受到作品表现出的情感的感染,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审美体验的形成,也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向更丰富、更符合现实逻辑的方向发展。

  幼儿在欣赏徐悲鸿的《奔马》时,教师播放音乐《赛马》,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画中马奔跑的各种姿势。幼儿通过听音乐,感受到“马儿跑得非常快,快得快飞起来了”“马蹄踏在地上很响的声音…‘马儿转弯的声音”等。接着,教师让幼儿把自己当做草原上的一匹马,根据音乐节奏的轻重缓急,用肢体动作表现马奔跑的各种姿势,如腿伸直、头昂起等,此时的幼儿仿佛一匹匹强壮有力的马儿,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腾追逐。这时,幼儿把画中的马儿想象成了有生命的形象,它们怀着欢快、激昂、自由、奔放的心情在奔跑着。另外,当幼儿受到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的感染时,如感受到欢乐或者悲伤、温暖或者寒冷、紧张或者悠闲等,教师可以让幼儿猜测画家作画时的心情,以提高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力。

  可见,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视觉、听觉、动作表现等多通道感知的条件,可以引发他们把静物想象成动态的,把无声的想象成有声的,对物体进行移情等,并最终成为训练幼儿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五、给作品起名字

  给作品起名字一般是在对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进行的。幼儿给作品起名字的时候,是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在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的尾声时,幼儿给这幅画取的名字有:“水潭边的瀑布”“大脚的人”“没有鼻子的人”“没有嘴巴的人…‘变魔术的人”。通过给作品取名字,能够引发幼儿对作品内容进行一个概括,并促使幼儿对画家作画意图的想象。在欣赏之后,及时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创作,也能极大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欣赏完《人投鸟一石子》后,可以让幼儿用五角星、花朵、葡萄、梯形等图形创作变形的脸,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抓住教学的时机,促进幼儿想象力朝着更丰富、更新颖、更符合现实逻辑的方向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nginx
Baidu
map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