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07-15 22:47:45
南翔镇中心幼儿园 李力
舞蹈,是经过艺术提炼,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态。是人在音乐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地起伏,创造性地去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动态。它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在主动的体验中对乐韵产生响应和共鸣,得到美的熏陶。在幼儿园,舞蹈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并以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特点,成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但同时由于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它要求舞者有良好的体形和必要的舞蹈条件,这样就势必要坚持练功,而舞蹈基训又是那么乏味、单调、枯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远离了舞蹈。
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集中注意,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幼儿铺下这块奠基石,和孩子们共同打造这把成功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走向成功、体验快乐。
一、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舞蹈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而舞蹈活动更应如此,只有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作为教育的内容,幼儿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不断激发出对舞蹈的热情,才有可能丰富经验、拓展视野。为了了解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细致观察每一个幼儿,倾听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真正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关注中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他们与每一个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渴望,自己的追求。只有以尊重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给他们以无微不至地关注,才能真正读懂这些幼小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心声,知道他们的兴趣所在。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舞蹈的潜力,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学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起步来。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形象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这种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欲望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创造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可爱的太阳》、《树叶飘飘》、《风吹大地》等。又如在进行劳动以后,教他们《洗手帕》、《种树、浇水》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2、互动中走进孩子的世界。
孩子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有主动活动的权利和自由,他们所拥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独特性,使得每个幼儿对艺术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如在舞蹈活动《太阳花》中,孩子们在体验太阳花的造型游戏时,就产生了不同的见解:灵灵说“我这朵太阳花怎么没有叶子呀?”欢欢则认为:“茉莉花没有土壤,会死掉的。”青青却觉得:“这个土壤有点像水泥地板,怎么这么平?好像我们看的土壤是有点起伏的。”正是孩子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引导,不断地丰富和加深孩子对艺术的理解,从而激发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活动的进程中应去倾听幼儿,理解幼儿,用一颗像孩子一样清澈、纯真的童心,和他们一起体验成功、感悟失败,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孩子们的眼里变得可亲、可爱、可信、可赖,才会真正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以敏锐的眼光、“艺术化”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潜在智慧。正如在舞蹈活动《太阳花》中,当教师发现孩子所做的造型都是同一姿态时,教师把孩子的眼光拉回到盆栽太阳花上,让我们来听一听其中的一个片段:
教师:“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不是长得一样呀?”
妮妮:“不一样!你的脸圆圆的像苹果,她的好像是瓜子脸……”
舒仪:“她长头发,我短头发……”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太阳花是不是长得都是一样?”(用心欣赏太阳花盆景)
军军:“长得不一样,有的是含苞的(有点害羞)”
洋洋:“有的是枯萎的(可能是生病了)
青青:“有的张开了笑脸,有的好像在哭泣(花瓣烂了)……”有了移情和观察,孩子们很快调整了太阳花表现姿态和情感:花瓣的层次、错落有致,有的是害羞的,有的是高兴的……让人感受了一种生命与自然的碰撞,体验了由衷的快乐!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舞蹈兴趣。
著名的情境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认为:“情境教育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随着情境的延续,儿童的情感逐步加深,最终情感弥散渗透到儿童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儿童的个性之中。”由此不难发现,优化的教育情境可以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帮助幼儿自主地、投入地参与活动,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欣赏舞蹈乐曲《小鸟的舞》时,幼儿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教师在让幼儿熟悉舞蹈乐曲时,根据音乐的情节,脸上的表情时而喜悦,时而忧伤,时而严肃……在老师的感染下,幼儿开始思考,开始说出不同的感受,并用动作表示。有的孩子说:“这个舞蹈中的小鸟好像不快活,应该这样做。”有的说:“小鸟碰到问题了,我们去帮助它吧”等,教师用心组成的无声语言启迪了幼儿,为进一步尝试分析作品奠定了基础。在分别扮演角色鸟妈妈和小鸟儿的过程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蓝天白云”的意境,“在一片蔚蓝的天空里,鸟妈妈带着小鸟们学飞。”幼儿听着音乐,跟着我有时学小鸟飞,有时学小鸟跳。在练习的过程中,看到某幼儿手臂抬得不够高,就说:“哎呀,我的小鸟怎么啦?翅膀抬不起来,飞不动了?”幼儿在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将手的动作自觉改了过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游戏不仅使幼儿学会舞蹈,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又例如在“两只老虎”这个活动活动中,教师首先示范表演给幼儿看这两只老虎的滑稽、可爱的动作,在找东西时,又要表现出老虎贪婪、凶狠的形象,在表演中教师的有趣动作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扑在学习舞蹈的游戏上。教师的情感投入、语言感染无疑成了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使孩子一个个兴致勃勃地随着乐曲的音乐节奏而变化着动作,沉浸在这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中。优化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幸福地扮演角色,大胆地进行创造,快乐地与同伴互动。孩子们积极的表现证明了兴趣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三、积极鼓励,巩固幼儿的舞蹈兴趣。
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表现出无比地兴奋与投入,感受到无比的享受和快乐。但由于幼儿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情绪是易波动而且不稳定的,尤其是当幼儿面临挫折、困难时,他们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就会失去兴趣,因而巩固幼儿的活动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在音乐活动《小鸟的一天》中,开始幼儿仅能用鸟飞动作来表现,教师用“小鸟一天里会干些什么?可能发生些什么事情呢?”等问题帮助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第二次创作中,一位幼儿不断的啄地再飞回,他告诉大家“这是鸟妈妈在帮鸟宝宝捉虫吃那!”教师用很惊讶的口吻说:“你怎么这么聪明拉!真棒!……”得到老师的鼓励,孩子非常高兴,在第三次创作中,他又做出了抖翅膀的动作,其他幼儿在他的启发下,也相继创编出了盘旋飞、两只小鸟喳喳叫等动作……。活动结束了,可孩子们却意犹未尽,纷纷要求“老师,我们下次还做小鸟好吗?”得到首肯后,马上响起了雀跃的欢呼声,为再次有效搭建幼儿的舞蹈活动提供了支点。而教师也在和孩子发生了真正的精神层次上的相互作用中,彼此的敞开与接纳,形成了相互激发,相互提高、互补和互生的生态关系。
舞蹈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舞蹈教育着眼于幼儿在舞蹈中得到愉快,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寓教育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纯朴之中,这种特殊的学习能不断使幼儿增长才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到发展。我们现在不断努力地去了解、激发、巩固孩子们处于萌芽阶段的舞蹈兴趣,虽然并不能看到一个个成功的舞蹈家的诞生,但是我们已经在这些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孩子们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幼儿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
《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
陈淑琴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走进幼儿音乐世界》
曹冰洁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舞蹈艺术概论》
隆荫培、徐尔充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3月版
《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
黄莉莉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幼儿舞蹈教学指导》
黄式茂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7月版
《元素性音乐教育》
秦德祥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