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7 13:54:26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位父母或老师,可以万无一失地防止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尝试失误和学习避免伤害也是儿童成长的一部分。防范和教会幼儿自我保护,是摆脱意外伤害的最科学、合理、有效的办法。因为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稚嫩,生活经验缺乏,好奇、好动、好模仿又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不能预料,也不会运用已有的粗浅知识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常常会导致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为了使幼儿的身心减少或免遭伤害,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确保安全,必须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学会更好地生存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尝试。
一、教给幼儿一些安全常识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正确地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避免或杜绝自身受到伤害的积极行为。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时首先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并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幼儿遵守秩序,走路或上下楼梯时,不拥挤、不抢先;让幼儿知道行走时手不插入口袋里;进餐、饮水用手摸一下,以免烫嘴;教育幼儿不不携带、玩弄危险物品,不随便把异物放入口、鼻、耳等,以免发生意外;让幼儿懂得背着成要玩水、玩火、玩电、玩燃气灶开关的危害性;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信号与标志,不靠近危险的东西,不在危险的地方玩;知道各种体育器械的用途与使用方法、注意安全等等。其次,教师在向幼儿提出某些安全要求,讲授某些安全常识时,一定要强调如果不注意安全会出现的后果。如拿着某些小物品(小刀、小棒等)追逐、打闹会刺伤、碰伤他人,过马路左右看车,不要玩耍,否则容易被车撞倒,幼儿明白了不遵守这些规则的危险后果,理解了教师的限制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他就会努力地去遵守安全规则,幼儿的安全常识越多,自我保护能力就越强。
二、训练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
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有时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处理一些带危险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技能。我们一是通过组织幼儿看录相、图片掌握一些日常的基本自护常识和应付对突发事件的技巧。如:不独立上街,过马路;不远离成人活动,不跟不认识的人离园或离家;看见着火告诉成人,并用湿毛巾捂住嘴,衣服着火要在地上打滚,火警电话“119”,遇到坏人打“110”,遇到有人生病晕倒打急救电话“120”,二是采用集体活动时模拟练习来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技能。例如:针对近年来火灾发生频率较高,需让幼儿尽早掌握一引起防火应急自救的方法,我们开展了“消防避难”的演示训练;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通过活动《可爱的五官》让幼儿懂得怎样保护五官;开展《红绿灯“游戏,让幼儿了解交通安全规则;通过故事〈白雪公主〉让他们明白社会上有好人,有坏人,有要轻信他人,不要陌生人的玩具、食物,不跟陌生人走;开展〈我爱我家〉的活动,让幼儿记住父母的姓名、电话、家庭地址和工作单位,万一走失,可以电话求助或向警察叔叔求援。
三、抓住教育契机
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融汇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方法和形式也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更多的是一种随机教育。老师只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就能更好、更有效的增长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一次一幼儿和小伙伴们说家里送他上幼儿园时,看见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撞倒了,流了很多血。我就问他:那个人是在哪儿被车撞的?伤得怎么样?为什么被汽车撞倒呢?进而我让幼儿讨论“马路上应该怎样走”,“如何过马路”等问题。通过随机教育,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四、家园教育一致性
幼儿园与家庭就象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步才能前进。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家长积极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安全自护知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的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