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综合性论文 > 正文

信息时代呼唤幼儿创新教育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7 16:13:54

说两句

  摘要:人类正处在社会形态的转型之中,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素质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幼教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幼儿创新教育。

  关键词: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幼儿创新教育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于以往的时代相比,信息时代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传统教育难以适应时代需要,必须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大力推进幼儿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们在幼儿创新教育领域大有可为。

  一、我们处在不断创新的时代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共出现过三种技术社会形态:即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次技术社会形态转型,第一次由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第二次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每一次转型都必将带来包括教育理念在内的一系列社会观念的转变。当前,人类技术社会形态正在发生第三次大变革,世界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时期,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形成。在这里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朝着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的方向发展。”[2]这意味着知识与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知识一旦与经济联系在一起,知识创新将由人们的一般追求,发展为残酷的集团竞争与国际竞争。正如一些学者指出,“虽然知识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的资源,但要形成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而不是不断复制。”[3]种种现象表明,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不仅仅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还波及文化、国家安全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已经超过了资本和自然资源。江泽民洞察世界风云,更是深刻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4]我们所在的时代,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创新即生存,创新已成了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

  二、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

  我们已处在了一个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的全新时代,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5]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6]那么我们的教育能否适应这个时代,能否引导这个时代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并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教育有着精深的理论,也有着丰富的实践。在历史上起过不可忽略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身存在的缺点暴露了出来。主要表现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知识经济向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不积极寻求措施,则很难在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新时代的一系列变化,人们正在积极思考任何应对。准备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基础、最具决定性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江泽民在接见出席第三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代表时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既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又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智力支撑。”[7]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人才呢?传统教育难托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大厦,唯有创新教育才能承担此大任。因为“创新教育是在旨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8]可见,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全新教育,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三、创新教育最佳时期在幼儿阶段

  实现中国现代化必将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必须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已经成为定论和共识。然而,创新教育从何时抓起或者说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期呢?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轻抚着一个坐在电脑前的小男孩的头,讲了那句对日后中国社会影响至巨的话——“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伟人的光辉论断对我们今天把握创新教育的时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时期是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重要时期,学前期的培养、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在谈到爱国主义教育时也指出,“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让孩子们逐渐了解我们这个国家曾经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历史。”[9]其实,很多名人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因素时,都提到幼儿时期的教育对自己事业的影响。可以说,人的素质和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儿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更有着难以置信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若忽视对5岁以后儿童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急剧下降。美国的一份调查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一般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创造力就下降为2%。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指出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80%。”同成人相比,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思路无限开阔,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由于他们对社会范围的无知,以及乐于不受约束地思考和做事,所以有着强烈的创造精神,是开发脑力资源、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其实,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倡导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他在《创造宣言》中号召“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以从事创造工作”,提出必须从小培养创造性发展的基本理论。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索。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具有发展活动的人群。在儿童求知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校与幼儿园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素质,进而培养科学创新的能力,让幼儿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四、推进幼儿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10]面对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幼儿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使命。大力推进幼儿创新教育,必须始终把创新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树立新理念,采取新措施,营造新环境。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实施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去思考、探索和发现,才能使幼儿成为具有创新潜能的新一代。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停滞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创新。要培养创新人才,传统教育中那种灌输式的只注重传授知识的陈旧教育理念,显然是不可取的。必须转变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这种新理念的形成,将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培养幼儿创造人格。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创造新人格。任何创造性的活动无不受人格或个性的极大制约。韦克斯勒(D.Wechsler)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少年时期的智商(IQ)资料,结果发现,这些获得者大多数不是高智商,但这些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却高人一筹。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儿童的创新,也充满了思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大量事实证明,创新过程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人格。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幼儿也是独立的人,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和需要。今天,发展创造人格,就要树立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情怀,培养幼儿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坚韧性,强烈求知欲的精神,使他们的创新活动成为一种积极的自激励过程,给以后的开拓性思维敞开大门。

  尊重幼儿创新精神。幼儿是一个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个体,是生命的主人,有着自己的需要与尊严。尊重幼儿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懂得尊重幼儿个性,欣赏个性独特的幼儿。个性越独特,越是内含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性也正是在独特的个性中孕育和发展的。“越是富有创造性的人,其个性越显得独特。”[11]幼儿的每一个细小发现和创新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学校教育如果不给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加以注重,就不可能认识、推动和尊重他们学习中的创新活动,就很可能将幼儿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幼儿一旦意识到他的创新意识得到尊重,他便消除了那种开始的胆怯和试探心理,获得心理的安全。而“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12]

  营造创新良好氛围。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教师和幼儿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创新教育的学习与活动,消除他们的胆怯和依赖心理。老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与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给个性发展以宽松的空间,鼓励他们实话实说、敢想、敢做、善思多问、积极探索,鼓励幼儿的每一个细小发现和“自作主张”。

  参考文献:

  [1][2][4][5][]6][7][9][10]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5、121、55、198、134、94、41、107页

  [3]刘凤泰主编:《提高文化素质培育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页

  [8]朱作仁:《创造教育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0页

  [11]袁爱玲:《学前创新教育应确立的新观念》,见《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五期,第11页

  [12]T.M.Sawrey,C.W.Telford著,高觉敷译,《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96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