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24 23:11:18
回避是爱的剥夺
回避的行为是一种先天的反应。
刚出生不久,如果婴儿的要求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或者母亲一天不在,他们就会以此来“惩罚”妈妈。婴儿把头转向别处,甚至对母亲很冷淡,这似乎在说:我不想理你!
当然婴儿也能感受到母亲作为惩罚而做出的回避行为,特别是当他不知道是何原因时就更惊慌失措了。我们还无法向婴儿传达自己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因为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婴儿的是完全不同的,他们还必须去了解这个世界。
回避他人的行为在任何一种文化和社会结构中都被视为威胁和惩罚的举动。在青少年中,团体会回避那些没有按团体要求和期望行动的人,以及那些不愿服从社会习俗和一般规则的人。在成年人中同样如此。谁在活动中意识到自己不被重视,他就会感到是一种威胁: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团体就会彻底抛弃你。
情绪的来与去
如果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情绪的波动和变化,他也不会发展出对情绪的恐惧。
许多人对情绪有恐惧,感到受此威胁,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去感受这种情绪过程,或者完全拒绝接受它。所以他们紧张,紧抓着一种情绪不放,“厌恶”其他情绪,并且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但每一种被紧抓不放的情绪也都是有危险的,情绪就像光波,像波浪。它一旦出现,找到了表达自己的出口,就必须为下一个情绪、下一波创造空间。
我的爱与你的所作所为无关。它就像是汹涌波涛中的一块磐石,无论海浪时而轻柔地抚摸,时而猛烈地撞击,它都岿然不动。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成年人完全可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顺应孩子的需要。当然无论如何不能给孩子留下他的愿望以及他本人完全不被感知的印象。暂时隔离孩子是剥夺爱的一种很糟糕的形式。回你的屋去,当你像个人样了再出来!孩子的抗议和理由不予考虑。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反抗和失望。这里无关乎欲望是否得到了满足,而是愿望是否被感受到,是否得到了回应。
我举个例子。当我大儿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有一次他想把花从花盆里拔出来。我抓住他的手,严肃地看着他,对他说不行。这给了他一个非常明确的否定信号。他把手缩回去了,看着我,然后向我伸出手臂,想试验一下我是否会抱他。我当然马上把他抱了起来,向他表示:我爱你。我的爱并不在于你干了什么!
但这其中已经存在着一种危险的倾向,即只有当孩子做了我们想看到的事时,我们才爱他们。如果他们做了自己想做的事,那么突然之间就成了没人爱的坏孩子。我们试图驯服孩子,以便今后能更方便地指挥他们。这时孩子是否会问自己:他们爱的是我还是我得体的举止?人们是爱我还是爱我的勤奋、我的爱整洁以及爱干净?如果我把自己弄得很脏会怎么样?这样别人还会爱我吗?
我认为向孩子表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他做了什么,我们都会爱他,这非常重要。
在前面我所举的例子中,我的儿子想检验一下在得到否定反应以后,他向我伸出手臂会发生什么。我把他抱了起来。他意识到没有失去我的爱的风险,他很高兴,感到安全,接着他又转向了花,于是我再一次重复了我的信号:抓住他的手,严肃的脸,说不行。发出的信号必须明白无误:不行,你不能做这件事!他又把手缩了回来,又看着我,向我伸出了手,我又把他抱了起来。游戏又重复了几次,直到孩子理解了我的否定反应是与某种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这不是针对他的一切,而只是针对他正在做的事。只要他做其他“允许”他做的事,他就会得到肯定的反馈,如果他又去拔花,那就又得到否定的反应。
每一个儿童都必须学会区分能引起肯定反应的行为和引起否定反应的行为。然而我认为重要的是,不要让他感觉到每一次否定的反应都是针对他整个人的,而应该让他知晓我们是永远爱他的,否定的反馈只是针对他的错误行为。
即使长大以后也不应该拿这些感受和知识来冒险。因为一个儿童常常会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学校里的低分,而失去在家里的地位。这是不允许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家里的地位是有保障的,与他做得好不好,对不对无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