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8-17 22:08:01
导读:幼儿时期又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如今的教育都以素质教育为主,幼稚园也不例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使幼儿健康的、全面的发展。而科学教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时会与精神卫生和身心健康构成矛盾,因此我认为不管是学校还是幼稚园都应该抓好孩子们的身心、精神健康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教育和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幼儿时期又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这几年陪同许多孩子一路走来,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所以,我认为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感情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
刚涉足幼教时,觉得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的喜怒哀乐完全可由成人掌控。可随着给孩子相处的时间长了,会发现: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思维,甚至于一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也会因为家里的事情影响情绪。所以渐渐的我对孩子入园时的情绪产生兴趣。他们表现出的欢喜,悲伤的感情,有可能就给周末在家发生的事情有着某种联系。所以我会留心那些情绪异常的幼儿,并给家长进行电话联系了解其原因。结果表明家庭因素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都缺乏关爱他人的实践和体验。所以常常会因为家庭、父母的矛盾而影响其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种因家庭原因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层出不穷。还记得,我看过这样一则案例:有一个小朋友叫淇淇才10岁,聪明伶俐。在学校表现的非常活跃,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但没想到她竟用两团棉花塞住鼻孔,采用憋气的方法来“自尽”,起初妈妈还以为她是在做游戏,可没想到她竟冒出一句:“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这句话实在让妈妈吓了一大跳,原因她偶然一次听父母要离婚,并且爸爸不要她,而妈妈要再婚,而她将面临被送到一个亲戚家里寄养的命运。从此,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摸样:老气横秋,整日惶恐不安,没有了一点灵气。像这类案例很明显,淇淇很无辜,也是不幸的,因为在一夜之间,昔日心疼她、爱她的父母竟然都要弃她而去,小小年纪如何经受得起这么大的打击!像这样遭父母抛弃,再好个性的儿童也会从此产生忧郁。
许多事实证明了,那些遭父母抛弃的小朋友在个性上的变化比那些丧失父母的儿童还要严重。他们会变得软弱无能,或者冷酷无情,又或者自私自利,又或者报复心强等极端的心态。因此淇淇的心理问题完全来源于家庭因素。
另一案例:小强今年10岁就读某小学四年级,该孩子对人感到恐惧、行为不安,在学校中不适应,孩子是正常的,知识人际关系不好。这种现象最终也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因为孩子小时候语言发展不太好,父亲在进行强化训练时,孩子不能接受,父亲就用打骂能方法教育孩子,而母亲则很爱孩子。夫妻之间的关系终因孩子教育问题恶化,最终协议离婚,但协议离婚期间,双方意见对立,父亲总在关键协议场合中不出现,故意回避。所以小强在此期间情绪处于强烈的不安,恐惶中。最终在学校情绪不稳定。成绩倒数第一,学校对其有看法,导致孩子最终不愿意上学。
以上两个案例均说明孩子心理的健康部分是来源于家庭的,那么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哪些呢?以下几点可作为家长们的参考: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孩子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现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
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孩子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的孩子被别人拽了一下衣服,他便冲上去抓打别人,老师看到正准备给他谈谈,他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后却是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二)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
家长总会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已经在孩子的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行为不当之处。
(三)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孩子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四)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话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就不用再做了。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样是对孩子不公平,而幼儿则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是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的游戏活动。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就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是长大后就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还记得以前我班上有个小朋友每天睡觉起床以后都会很紧张的找她的橡皮筋,起初我还以为孩子的习惯挺好的,自己的东西知道自己收拾;可后来发现她老是紧紧将橡皮筋捏在手里等着老师给她扎头发,甚至握到手心都冒汗了,便忍不住问起她的原因来,后来她回答:“妈妈说以前在其它班上就老是掉橡皮筋,现在到这个班就千万不能再掉了。”听她这么一说,我便体会到了孩子以上种种表现都是情有可原的。再后来我就很留心观察孩子,的确她在平时生活中对小朋友总是斤斤计较的,铅笔、橡皮从不轻易借给别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这不由得让我觉得,孩子仅仅因为家长、成人的一句话,失去了很多与别人交往、交流的快乐,甚至为了保护成人眼中一点点自己的东西而终日小心谨慎。这样的童年似乎好像挺“悲哀”的。
(五)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这时必然就会请家里的老人,又或者是保姆帮助照看孩子,像这类情况就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都比父母较低,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就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看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哈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行为活动中的过多限制和过多干涉,需求上的过多满足和过多“给予”,在金钱和宠爱编织的温床上长大的孩子,被剥夺了“独立”的自由。众多的不会,降低了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埋下了未来潜在的危机,养成了自私、骄横、任性、孤僻、懒惰、依从、懦弱、惟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品质和不良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来缓解各种家庭因素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呢?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部分正因家庭因素在影响我们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
1、要不断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孩子肯定的表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恢复自信心,逐渐做的更好。
2、要注意改变家长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来改正。
3、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4、作为家长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同事交往,对社会的态度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评价,这样才能在内心产生宽容的心态,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才能是积极向上的。
5、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6、加强与幼稚园教师的联系,及时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7、家长可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一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
以上几点家长可以作为参考,希望孩子们在您的科学的引导下更加活泼、健康、快乐的渡过他们美好的童年。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