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8-20 19:12:09
导读: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们不但要让教育生活化,而且要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契机。让教育真正的源于幼儿的生活。
缙云县机关幼儿园:尚丽
每每看到一次成功的公开教学,我都会为老师设计精巧、课堂缜密、教具的恰到好处而为之动容,殊不知这用兵一时背后所付出的种种。我也曾经为公开教学表演过、甚至花样想尽,为的是怎样能出采。但反过来思考?这是否就是儿童真正的需要?它离幼儿有多近?能随时、随处朴素地开展吗?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不刻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只小鸟、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我的纽扣是圆形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求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因此,我设计《玩夹子》这活动,让孩子能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一些数的规律,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喻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学具、教具生活化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们不但要让教育生活化,而且要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契机。让教育真正的源于幼儿的生活。
此次教学活动中的学具——夹子,非常的普通,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因此,许多班级从小班开始就把它放在了区角里,让幼儿操作。幼儿已经有了丰富的夹夹子的经验。就算以前没有操作过,幼儿也一看就会,不需太多的铺垫。而且利用每个幼儿的自身玩转夹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夹子的数量和颜色的不同,挖掘出夹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操作,生动地体现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深刻理念。
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活动中,以小夹子做游戏为整个线索,设计了:
1、幼儿了解方位:小夹子在衣服上玩,让小夹子夹在着装的各个部位。让幼儿在活动中对方位有一定的认识。并在玩的过程中,用语言表达出夹夹子的不同位置。
2、点数,说出总数:环环相扣,看着自己身上夹满了夹子,小朋友点数的积极性就很高。但为什么把点数数的范围扩大到20以内。依据是《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中明确的提出:
首先,随着真个课程的进展,幼儿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优势已有明显的表露。
其次:大多数中国家庭对数学教育有自发性的重视行为,幼儿在入园前对数已有感觉性基础。
再次:我们主张生活中学,幼儿学数的机会势必增多、为扩展数学认知提供机会。
当然,我们允许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
3、颜色分类、认识相关数字:以游戏形式,幼儿将颜色分类、归类。两种颜色的分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很容易达到的。但此过程中“生生互动”的环节给了幼儿帮助别人的机会。更重要的在于,分类后的表述,是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4、排列夹子:排列中,教师巧妙的运用了颜色差异的这一特征,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很好的帮助了幼儿理解了排序最粗浅的概念。但又不局限幼儿的思维,放手让幼儿尝试去找其他的排序方法,使幼儿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回观整个活动,没有其他过多的教具。幼儿从始至终都只有夹子,利用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夹子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丰富而有趣、连贯而自然,幼儿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喻教于乐。将一系列的游戏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体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中曾提到: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数学的基本特征,即逻辑性、思维性、应用性为基础,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而有序地学习数学最启蒙的知识,追求数学教育与幼儿思维发展的同步。在本次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逻辑性:数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教学中容易枯燥、乏味,影响幼儿的积极性。不过《夹夹子》却让幼儿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很巧妙的避免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思维性:排序中,教师巧妙的运用了颜色差异的这一特征,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帮助了幼儿理解了排序最粗浅的概念。但又不局限幼儿的思维,放手让幼儿尝试去找其他的排序方法,使幼儿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同时,活动中,“生生互动”自然而巧妙,幼儿在检查自己的同时,还能关注到别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应用性:夹子的点数、分类、排序,迁移到生活的其他媒介上,也有着相同的作用。有了操作夹子的经验,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在幼儿的手中,也会成为他的教育、学具。
当然,一个好的活动,除了要有好的题材、好的构思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亲和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我的人生信条。相信我会朝着这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进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