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8-23 22:18:53
导读:钢琴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良好途径。但钢琴学习的枯燥严谨与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兴趣,同时又学到正规准确的弹奏法?
钢琴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良好途径。但钢琴学习的枯燥严谨与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兴趣,同时又学到正规准确的弹奏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摆正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
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以考级做为儿童学琴的目的和标准。不少老师为迎合学生的成就感和家长的满足感,不顾器乐教学的科学性和学习的循序渐进性,把教给学生必要的考级曲目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的,不讲究方法地教会学生演奏考级的曲目。这样的教学是苍白的。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艺术视野窄,演奏方法上的误区多,综合素质差。而很多家长也忽略了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常常逼迫孩子强加练习,甚至是动用了武力。对孩子学琴的态度十分严厉。这样的教师和家长,都没有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而忽略了儿童本身对弹琴的兴趣,必然会导致孩子对钢琴学习缺乏信心与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所以,父母和教师应摆正心态,不要逼迫孩子学,而应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对弹琴的兴趣。
二.做好钢琴教学前的准备
目前不少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未做任何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状态下就开始了钢琴的学习。孩子对钢琴学习很陌生,也谈不上是喜欢,在完不成作业时会感到恐惧害怕,心理压力过重。这些心理上问题会严重阻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所以,在学琴前做一些适当准备十分有必要。例如:在学琴前多让孩子学唱一些歌曲,给孩子讲讲有关音乐家的故事,有条件的还可带他去看看钢琴,听听哥哥姐姐们弹钢琴,以此来激发幼儿对弹钢琴的好奇心和初步的兴趣。另外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手的基本条件是否有利于弹琴,虽说这不是决定因素,但也会影响到学琴的质量。
三.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
1.将教学方法趣味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和技艺。
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需要以形象,感性的教育为主。教师只有以形象的方式来启发、指导,如以画画、讲故事、念儿歌的形式来配合教学,才能使孩子听得懂,达到教师的要求。
乐理方面:有些较小的儿童往往认谱很困难。教师可通过一些儿歌来帮助认谱。如:下加一线do、do、do,小狗看门re、re、re,第一线上有猫咪mi、mi、mi……。也可通过一些比较形象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如在黑板上画有五线谱,通过几个能活动的音符来帮助幼儿感知音的高低,以达到识谱的目的。
在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也可用形象的方式来教授,如:0就象小羊的嘴,它是这么叫的“咩---”,唱四拍。二分音符是小猫在叫“喵-”,唱两拍。四分音符是小鸭在叫“呷呷”,唱一拍。
手型方面:可以做一些手指游戏。如:将手平放在桌子上握拳,然后慢慢松开成一拱型,每个手指尖(除大拇指外)分别站立在桌上,然后练习每个手指独立抬起后落下,还可以做简单收放的练习以提高手指的力量,并通过速度的变化提高手指灵活度。
2、因材施教,严格与宽容并重。
不少孩子识谱能力并不是很好,也不容易注意细节。教师就应先教给孩子识谱的技巧,让孩子认谱唱谱,再进行范奏,使其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了解后再逐步细化。
有的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较差,他们往往借助乐谱与动作的关系完成弹奏。但此类儿童过分依赖乐谱与动作的联系而不能完整地把握音乐形象,往往是机械式的弹奏,对于这种儿童,教师应通过多次范奏,使其逐步丰富内心音乐语言。
有些孩子领悟力较差,教师和家长不用太着急,应不断鼓励孩子,对他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在弹奏乐曲时适当帮他们唱唱谱。手型似乎是所有琴童较难掌握的技巧,因为孩子的手通常很娇嫩柔弱,往往不太容易站立好。教师不必太苛求弹奏的力度,而先应先矫正孩子的手型。
3、融入感情,使孩子初步体会音乐的旋律美。
初学琴的孩子年龄小、程度浅,但教师不能因此忽略了情感表现的要求。忽略情感表达而一味追求熟练技巧的做法是错误的。感情是音乐的灵魂,没有灵魂,乐曲就显得苍白而无力,那样孩子无论弹奏还是倾听都会觉得无趣。在孩子熟练弹奏的前提下,教师应适当引导孩子融入感情,应在教授技巧的同时多讲解,多范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带来的种种情绪的变化,从而准确地理解音乐。教师应多引导孩子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听多了,孩子弹起琴来,感情色彩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