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8-30 21:22:49
京味小食品:糖妙栗子
“栗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这是清代的一首北京风情诗中的佳句。菊开霜降的初冬季节,伴着缕缕热香和声声叫卖,糖炒栗子上市了。
糖炒栗子是京津一带别具地方风味的著名食品,也是具有悠久传统的美味食品。
栗子是中国特有的干果。《诗经》中就有“山有漆,隰有栗之句。《吕氏春秋》说,“果之美者,江浦之橘,箕山之栗”,把栗子为中国果品的两大代表之一。唐代学者在讲解《诗经》时说:“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箕山在河北省西部。渔阳、范阳为古地名,前者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后者在今北京大兴县。所以,栗子要数北京一带的最好吃。
栗子营养丰富,是一味补药。《别录》中有这样的记载:“相传有人思脚弱症,经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作诗颂道:“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这里讲的是吃阴干的生栗,据说这样吃法是“得食栗之诀”,疗效最高。其实,若把栗子当作美食享用,当然还是得炒熟了吃。从这方面说,“得食栗之诀”的又得说是北京人了。
考察起来,北京的糖炒栗子实有由来。早在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记述过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开封)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接着讲道:“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献、…,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陈、钱是南宋的使者,出使到已被辽国占领的北方,在燕山地区,有两个自称是汴京李和的儿子的人,向他们奉献了糖炒栗子各10包,然后挥泪而去。据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栗专家李和在外族入侵时家破业敞,他的儿子带着炒栗绝技流落燕山。用献给故国使者栗子,表达自己对统一祖国的热望。
陆游的笔记中没有谈到李和怎样炒栗子,看来当时家传的绝技尚未公开。那是否就是今天北京的炒法呢?
清代人赵翼在《咳余丛考》中曾说:“今京师(即北京)炒栗最佳,四方皆不可及”。可能现在北京的糖炒栗子正是来自李和的家传。
如今糖炒栗子的方法早已公布于世,清代人郭兰皋在《晒书堂笔录》中说:“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长炳铁勺频搅之,令匀偏”,把炒栗子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动、具体。然而,北京糖炒栗子的要诀还有8个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这样才能达到“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设若不用砂炒,自然难以“匀偏”。这一着虽然简单,却也是一项创造。大约这就是“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的奥秘所在。郭兰皋还说,他小时候从私塾晚归,“闻街头唤炒栗之声,舌本流津”。
吃着香甜的糖炒栗子,人们不禁想到陆游,想到李和,想到中国古老的文明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