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09-09-18 13:32:04
一、修钢笔:
拥有一支英雄笔曾是有派头有文化的表征。修钢笔也就有了市场。磨损镶金、换配件都是看家手艺。而且有人还能够在钢笔上刻字画,博主小时候就在钢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手书都成了复古的浪漫,水笔圆珠笔大行其道。修钢笔自然也就没落了。
二、翻瓦匠:
小青瓦平房时代,尘土堵塞、雨水倒灌或碎裂,都是翻瓦匠干活的时候。一般三五人流水作业:俩人翻瓦、一个二传手、一个码齐、一个买瓦。工钱日结制,主人管两顿饭。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翻瓦匠自然无用武之地。
三、打蜂窝煤:
没有煤气、天然气的年代,蜂窝煤几乎每家必备。一个小蜂窝煤几分钱,常常是一买几百个,堆在家门口墙角边。有一段时期还要凭票购买。不过目前农村还有,但是已经举步维艰了,市场越来越小了。很多已经使用机器打了,但是七八十年代很多还是用手工打的。现在很多乡镇上的农村居民都已经使用煤气、天然气了,蜂窝煤的是对即将过去。
四、剃头匠:
走街过巷的剃头匠担子里都装什么了?推子、剪子、刀子、胡刷、刀档子,再加上一些肥皂、毛巾。能剃的头式也不多——老人剃光头、中年人推平头、儿童一般都是剪“锅铲头”,偶尔来个流行的板寸。洗发一般用的是皂角,肥皂,好的用香皂。现在已经被理发师、理发店代替。现在农村小乡镇上还有少部分人为此营生。但是顾客很少,一般是那些上了年龄的大爷。
五、卖凉开水:
你喝过2分钱一杯的糖水,5分钱一杯的水果汁不?卖凉开水的标准配备是:一个桌子,有的也放上几条凳子,一堆玻璃杯,倒好各种饮水,再用方玻璃片盖住杯口,以示卫生。有的还配上颜料,一般以红色与黄色为主,一般不会用白糖,因为成本过高,大部分使用的是糖精。博主小时候就卖过。
六、接生婆:
五六十年代在很多农村地区,妇女生孩子都要请接生婆。绝大多数接生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凭经验接生。博主以及三个兄弟姐妹都是由接生婆接生的。目前,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1.96%。
七、弹棉花:
九十年代以前,弹棉花是很普遍的。我小时候所居住的小镇上就有三家弹棉花的人,特别是要过年的时候生意特别好,可以把旧棉被重新拆下来进行翻新。弹的棉花除了做棉被外,还可以做棉衣。我家隔壁第四家就是弹棉花的,有时晚上很晚了还能够传来弹棉花的声音。
八、嘣爆米花:
怀旧小吃嘣爆米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今高度机械化,肯肯德基和麦当劳基本垄断市场。小时候我们每年过春节都要自己带上几斤好玉米去排队嘣爆米花,春节时是主要零食。
九、补锅:
以前补个锅要拜师学三年呐。分工也很细致:专补铁锅、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当然也有通吃的“大牛”。但现在,走街串户的补锅匠也很稀罕了。现在一些乡镇上还有少量的老补锅匠,但是生意比较差,甚至有时开不了张。
十、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小时候我们有点小毛病都是直接找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大部分可以上门服务,感觉很方便,就是医疗技术和水平相当比较落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后,乡村医生必须经过相应的注册以及培训考试,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赤脚医生的历史也以此划上了句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