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幼儿园案例分析 > 正文

案例: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2)

来源:网络资源 2009-10-27 17:57:26

说两句

  案例分析

  幼儿在环境变化时一反常态的表现,正是孩子以自己独有的行为方式来宣泄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这就如同成人找伴聊天,去的士高一样,用这种方法来宣泄感情,以此表达到心理平衡,而做出的一种不顾场合、不顾对象的行为来。从主观上分析,是因为幼儿有强烈的表现欲,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希望大人对自己的给予肯定,从而得到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如在上面片断二中一休打球的表现及上下楼梯要同伴为他加油的镜头,就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从客观上分析,是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发生变化,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对规则的遵守及做事的有始有终的坚持不是很到位,如在片断中由于由于爸爸的态度与他的愿望发生了冲突而引发不想来幼儿园的念头;老师要求收拾玩具与他自主想多玩一会想法冲突而发复收球与玩球;妈妈的限制与自己学习的方式不和谐而出现的消极抵触情绪等等,都是由于儿童的大脑抑制机制尚未发育成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时就难以控制,难免做出一些超越规矩的举动,致招大人的讨厌。其实,表现欲强的幼儿往往具有较强的交往动机,因此幼儿在宣泄时,其实是在暗示着一种最基本的心理交际需要:多给我一些关注吧!他们希望能在环境变化时有人关注他,希望虽好,但由于幼儿对是非分辨能力差,只要发现有些行为能够引起人们注意,就尽力去做,且由于幼儿的控制力比较差,即使成人引导激励或移开注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或者当大人采取方式限制或不理睬时就会出现消极的行为,这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很不利。那么这种行为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是幼儿面对环境的变化时为了不同的目的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该如何正确引导值得我们的深思。

  教育措施

  对于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应多加观察孩子的需要,并掌握好教育时机,家园一致对幼儿进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从原则上讲,教育孩子要及时,特别是面对三岁多的孩子,让他清楚究竟错在哪里,要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要根据孩子目的的不同施行不同的方法:

  一、了解和接纳孩子想被关注的需要,引导孩子的表现欲朝着规则性方向发展。

  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

  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而后是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的人。”冯先生的话说出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它是情感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基于这种教育思想,我着重从做人的角度开始,重视他的需要及兴趣点,采取转移注意力、利用语言提示作用从正面来进行影响教育,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不大惊小怪也不严厉训斥,多使用激励的语言,让他的好于表现在不知不觉之中朝着规则性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总强调不好的一面,而是用好的一面来激励幼儿养成好的习惯。

  二、减少孩子的“自我中心”,一如既往地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很大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孩子一旦觉得自己的“中心位置”被人“夺走”,就会采取自己的手段来争取。一休家里就他一个是小孩,爸妈的工作都很忙,照顾他的任务就落在了老人家的身上,由于是孙子,老人多数是顺从他的意愿,爸妈因为平时很少时间照顾他,心里也觉得内疚,所以当他要什么时都尽量满足他,这更加深了他的“自我中心”,父母为了省事,经常他一哭闹时就用物质来引诱他,乖巧的一休满足了,但是日子一久,大人的做法却对小家伙产生了“类化”的效应:那就是当要达到要求时就会有激烈的反应。如在带早餐的问题上,我与家长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谈,从卫生角度及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方面出发,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家长最后认同了我们的做法表示会家园一致地培养他不在拿早餐回幼儿园,接下来是如何在平时的教育中如何引导一休在早上回园时不在哭闹,我的做法是早上安排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以故事或请医生家长来给小朋友上健康课,并用小红花的激励教育来强化好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有始终的坚持,慢慢地引导他大方地对待每一个人或善待环境的变化,同时锻炼他的意志力。

  三、引进适当的教育机制,创造性地培养孩子形成好习惯。

  亲子活动后,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那天他之所以会变得顽皮不听话,老师和家长的制止都无济于事,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很积极,自己找东西玩。但事实上,他只是用一种貌似积极的办法来表现他的消极情绪。这种特别想在别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而有被人否定的孩子,内心一定隐藏着某种不满,那就是他感觉到妈妈迟迟不给搂抱,认为家长的到来而分担了老师对他的关注,那时他要争取的不是利益,而是别人对他存在的认可,或者讲,他寂寞了。于是我与家长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就是在关注他需要的同时进行自控力的培养,在有要求的情况下慢慢满足他的要求,也就是在做事之前提出要求,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挫折教育,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做到了就立刻进行表扬巩固好的行为,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不仅倍感觉到而且还被肯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