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01 23:04:34
五、延伸活动
在第一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对下雨天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如果遇到下雨天,你又没有带伞,你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对于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在这里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些幼儿说喜欢,一些幼儿说不喜欢,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不做任何的评价,只要幼儿说出原因,教师都要加以表扬和肯定。接着教师再次提问“小动物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这中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行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因为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在第二环节,基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雨中的森林》。在第一便欣赏目的只要是让幼儿大致了解一下散文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利用课件让幼儿边看别听,视听结合。欣赏过后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散文的题目是什么吗?”让幼儿知道散文的题目是《雨中的森林》。第二便欣赏散文前,教师事先提出问要求“请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要听清楚有哪些小动物到森林里去玩了,他们是怎样躲雨的?有谁帮助了他们?”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散文的内容,欣赏过后,教师借助启发提问“哪些小动物跑到森林里去躲雨了?”“都是谁帮助了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样帮助的?”“你觉得雨中的森林美吗?美在哪里?”“雨中的森林真美,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真开心,他们还做了一些什么开心的事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小动物的形象。这一环节是本次的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让幼儿,自由、分组讲述散文中你觉得最美的语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所有的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幼儿交往的愿望也会得到满足和鼓励,他们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在这些提问中我遵循了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提问难度逐渐增加,在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回答。在一些问题中还让幼儿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蕴涵了思想道德教育。最后进行第三便散文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直观法来进行教学。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通过演示课件及根据幼儿的回答来出示相应物品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采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谈话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教师演示课件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第三环节,创编部分中,教师通过提问“哎呀!又下雨了,看,又有谁到森林里去躲雨了?”来引出这一环节。教师出示“小鹿、蝴蝶、蜻蜓”引导幼儿自由创编。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法,幼儿运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谈话法。
第四环节,游戏部分中,教师要求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的情景。通过提问“森林里的小动物玩的真开心,我们小朋友也来扮演小动物到森林里去躲雨好不好?”来引出活动。请幼儿自由选择小动物的角色,带上头饰,边听散文边模仿各种小动物躲雨的情景。这也是幼儿第四次欣赏散文。游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多次进行。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游戏练习法。这里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也游戏能给人以想象、创造的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做和说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着也是对幼儿语言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共同创作以《雨中的森林》为主题的图画,将自己觉得最美的一部分画出来,以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可以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
雨中的森林
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
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
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
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
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
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
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
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