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健康教育论文 > 正文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09 16:23:14

说两句

  导读: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但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大家误以为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存在,陷入了幼儿教育的误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培养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有道是“不积小流无以为成江海”。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天生就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就象一张白纸,教他们什么他们必然会按所教的去做,所以要想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

  从最简单的说起吧,让孩子明白要做到:饭前洗手,吃饭时做到没有声音,安静就餐,饭后洗手,擦嘴,漱口;午睡能自己脱衣裤,并且能自己安静入睡;入厕之后会主动冲洗厕所,并且洗手。象这些琐碎的小事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很主要的,也是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为了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现,让他们自由的选择,不能太强制化了,把他们管得太死,太教条化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例如:在午睡时,有的小朋友不能安静入睡,总是翻来覆去,而且还总嬉笑。这时我们就不能对他强声呵斥,非让他规规矩矩地躺在那里,我们可以跟他讲:某某小朋友,你看现在是午睡的时间,小朋友都睡觉了,还有我们班的小动物也都睡了,你和他们一样,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睡着,好不好?这时缓和他的情绪,虽然他还是不能尽快的安静,但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入睡的。在平时或开展的活动,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好的习惯。

  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拿我们班的潘少杰小朋友来说吧:他做事总是我行我素,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玩具不会收,我们就开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在活动中,孩子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还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可见,对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洗手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么两首儿歌:《洗手歌》《漱口》----

  洗手歌

  吃饭之前要洗手,

  轻轻拧开水龙头。

  先把小手打打湿,

  再用肥皂搓搓手。

  搓手心,搓手背,

  甩甩小手真干净。

  漱口:

  手拿小茶杯,

  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上嘴。

  咕噜咕噜吐出来。

  儿歌编好后,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净。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

  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宝宝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泡泡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红颜色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黄颜色表示能好好吃饭,绿颜色表示能安静入睡。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一条条小鱼里,每周评比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挣做好宝宝,得到泡泡,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在家里同样请家长最好不通过批评就达到教育的效果。过分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与其对一件件细小的事横加指责,不如让他帮忙做些家务,以激起其积极性,根据情况,把一些家务分配给孩子,孩子会因为发挥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心,为使他们做得更好,父母要对日常家务安排好,并自己带头遵守,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洗了这么一大堆碗,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例如;我班刘心泽小朋友的家长就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中△差╳,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孩子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五晚上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进行表扬和一定的奖励;许小斌小朋友的妈妈发现评比表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就通过家园信箱告诉我,由我再向其他家长介绍。

  吴亦凡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评比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12月24日妈妈在备注栏里记下这样一段话:陈亦凡今天学会了拣米,既认真又耐心,拣出的米非常合格》。”

  (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讲练的内容看,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洗手,进餐时正确扶碗、握筷,不随便讲话、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筷碗,漱口、擦脸、洗手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在平时提醒、督促,还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扮家家的游戏中练习、强化。睡眠方面可以包括,睡前刷牙、洗脸洗脚、按时上床,能独立入睡以及脱下衣裤折叠整齐,放于固定位置等等。总之,与幼儿生活的每一环节紧扣,具体明了,保证幼儿生活作息有规律,爱清洁、讲卫生,有序和高质量。最终,会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三、幼儿园要帮助家庭实施素质教育

  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育中家长的被动状态。幼儿园要根据家长的需要,形成家庭、学园协商的,互补的,和谐的强大合力。要从传统的旧观念中把家长从被动为主动,从客体为主体,这一转变过程并不容易,在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要发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体作用,在课改中也把家庭教育列入重点,提倡家园合作,共同促进。教师思想上的转变,从而带动家长的观念更新,教师经常与家长共同讨论幼儿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来询问教师,我们的教师总能和家长一起分析,寻找对策,共同提高。为了让家长摆脱那些不正确的,传统的,习惯的教育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组织家长开展了两次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如何让你做个成功的父母”讲座,则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幼儿保健知识,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系列的家庭讲座使家长受益匪浅,在家庭教育中能更主动有效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大家误以为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存在,陷入了幼儿教育的误区。家长们基本上把智力开发、知识性传授放在首位,对于良好生活习惯还不够重视,没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许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开发幼儿的智力,一厢情愿地造就“神童”和“天才”,期望子女出人头地,以能做几道算术题,能识几个字,能念几首儿歌,能跳几支舞等作为衡量孩子唯一尺度,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同时也说明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有误,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的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定期的开展讲座活动,咨询活动:侧重咨询的知识,或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确实地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有效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二)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尤其当孩子入托或进入幼儿园后,应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形式,与家长沟通:

  1、家长会:召开期始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例如: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要求他们自己会拿勺、会穿鞋子、会独立进餐,这些要求,请家长在家也应配合训练,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2、家长开放日:教师在孩子入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3、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三)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1、班里设立“小问号”信箱:教师要全面观察班里的每位孩子的一言一行,做好观察记录,特别是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要多注意这方面教育,教师可把记录放在“小问号”信箱,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放进“信箱”里,让老师在园配合教育。

  2、父母座谈会:我园规定在每月一次的父母座谈会,各班自行举行,每次座谈会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如何培养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该怎么办:等等。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让班里教育较好的家长代表介绍育儿经验,或请家长可以发表文章,把文章发给家长互相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3、《家园联系册》的利用:教师可把孩子在园的不良习惯写在本子上,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近阶段在园的表现,及时配合教育。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时是在模仿中形成的,因此,可以在家园联系册中让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话中写写孩子在家近阶段的表现。

  4、家访: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原因。例如:孩子在午睡时常扒着睡,教师可把这个事实告诉家长,让家长在家也要观察孩子的睡眠姿势,向家长宣传不良睡眠姿势造成的不良后果,让家长配合纠正,共同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张爱卿:《家庭学习指导》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出版

  4、《教育科研论文选编》1998-2002福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出版

  5、《泉州鲤城区家教论文汇编》2001鲤城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出版

  作者:史美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