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09 22:44:29
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接纳每一个孩子。“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纲要点击: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镜头一
“老师,今天我们太高兴了!”
一次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玩切西瓜的游戏,老师却发现周波小朋友玩了一会儿就走开了。于是就请他们和大家一起来玩,可孩子们却说不爱玩。这么有趣的游戏他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老师走到游戏着的孩子们中间,高兴地说:“你们玩得真快乐,我也参加好吗?”小朋友们听了都高兴地围过来,有的拉老师的手,有的牵老师的衣襟;有的让老师当切西瓜人,有的让老师大西瓜。孩子们玩的开心极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先是专注的看,没过多久就全部参加到游戏中来了。游戏结束时,杨禹小朋友还天真的对老师说:“老师,今天我们太高兴了。”
镜头二:
“老师,我是真的有小便!”
诚鑫是个令老师头痛的孩子。每次同伴们都在专心地操作活动,惟独他安静不下来,东张西望还嚷嚷要小便。老师并不理他,因为老师认为,诚鑫常常是没事找事,不让他去也不会尿裤子。而此时,莹莹也小心地说:“老师,我也小便。”老师点点头,莹莹就去了卫生间。诚鑫又说:“老师,我是真的有小便!”“等会吧,你先把这个做完。”诚鑫无奈地坐下了。
二、分析
《纲要》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在这两个不同的教育案例中,教师对儿童的态度、耐心是不同的,导致的教育结果也绝对不会一样。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不难发现,幼儿对教师态度的体验是最敏感、最细微的。当教师以亲切、活泼、愉快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时,幼儿的情绪会极度兴奋和愉快;当教师以沉闷、焦虑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时,幼儿的情绪会极度抑郁。
案例一中的老师知道亲切和蔼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幼儿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才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灵活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孩子们在与老师的愉快交往中,由衷地发出:“老师,今天我们太高兴了!”的感叹。而案例二中的诚鑫不会因为“等一会儿”而安静下来,相反会从“与莹莹不平等”的比较中,体验无奈,滋生愤懑之情。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